APP下载

浅议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9-01-14刘薇

魅力中国 2019年34期
关键词:人生观德育英语教学

刘薇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吉林 通化 1351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英语的地位不断上升,教育中过于重视英语,而忽视母语的现象尤为严重,英语教材中所涉及的中国文化微乎其微。另外,由于英语教学以英语国家的意识形态、物质文化为背景,因而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也在无形中将这些东西传给了学生,导致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缺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意识淡薄等一系列问题。鉴于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势在必行。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及其原因

我国高中的英语教学主要围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英语语法以及词汇等纯理论性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完成授课后,学生就需要靠练习大量的习题来进行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靠周考、月考、期中考等大大小小的考试来体现。在这一整套教育过程中,教师极少会去关注学生的情感文化。从初中到高中,学生都以这种枯燥的方式进行英语学习,重复地进行繁琐的机械训练,不但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还渐渐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思想强调“重知识,轻感情”,现代也仍旧有许多教师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他们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十分注重传授语言技能,而未把重心放在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三观上面。新课改后,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在进行逐步地调整,但部分教师的思想还未跟上改革的脚步,因此,即使教育任务中有对学生德育进行教导的要求,这些教师仍旧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一带而过,不详细讲解,甚至直接跳过。如此一来,学生就很难在英语学习中通过英语学习体会到作者所传递的思想感情,更不能通过学习了解到中外的文化差异,无法充分打开自己的眼界。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育的目标有如下阐述:“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进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由此可见,高中的英语教育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是有所要求的。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在讲解英语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强化自身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将中国传统文化及美德与西方美德进行糅合,找到二者的共同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了解本土文化,同时加深对西方国家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高中英语教育德育渗透的实例

(一)情感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在人类的优秀文学作品中通常蕴藏着深厚的感情,精湛的遣词造句功底能够让学生受益匪浅,同时其中所表达出来思想感情还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以《高一英语必修一》中的第一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friend和friendship,该单元的reading部分讲述了犹太人Anne一家在二战期间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主人公Anne只有将日记Kitty当做朋友,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缓解孤独的痛苦。文章借Anne的日记控诉了纳粹党统治的黑暗,并表达了以主人公为代表的人民对战争的憎恨以及渴望和平的心声。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感受到真挚情感的可贵,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平的不易,让他们能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同时,在主人公Anne的身上,学生还能学到身处困境但依然乐观,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珍贵品质,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进行德育渗透。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并不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简单学习,西方文化在英语教材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所体现。例如《高一英语必修三》中的第一单元,该单元以节日为主题,讲解了中外各自的传统节日的由来、种类、意义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以由节日拓展到节日背后的风土人情,人文素养,以及节日的历史渊源,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三)环保教育。第九单元标题为“saving the earth”,旨在教育学生认识到当今地球遭受到的苦难和污染有多严重,从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我做起,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爱护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课程结束后,举办一个以保护校园环境、拯救城市等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并发现身边存在的污染问题,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及活动,学生便能够树立起关爱地球,从我做起的观念。

四、结束语

高中英语教育渗透需要对教材的原本内容进行必要的设计,让学生既能从英语课堂中学习到英语语言应用时的必要知识,又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众多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而要完成上述目标,教师也必须要具备敏锐捕捉文中体现出的正能量思想,以及有意识地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的能力,以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猜你喜欢

人生观德育英语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