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2019-01-14陈霞王佳礼
陈霞 王佳礼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镇东台学校,宁夏 中卫 755000)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课堂的主体通常是教师而非学生。教师是课堂中最活跃的主角,他们担负着授课、答疑、指导的任务,而讲台下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方,他们在课堂中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少之又少。长此以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逐渐被消磨掉,为使学生重燃语文学习的兴趣,必须开创全新的教学模式,其中最可行的就是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一、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意义
(一)语文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有趣
应用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可以使同学们改变对语文长久以来产生的刻板印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入更多轻松好玩的元素,不仅可以提升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可以让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领域语文的无穷魅力。比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授课内容的准备时,可以加入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幻灯片、视频等。课堂授课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考察大家的反应速度,在比赛中同学们不仅将知识进行了共享,又在合作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进了同学习间的情感联系。这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的学习方式相较于“填鸭式”的教学,教学效率要提升很多。
(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就近入学”“平行分班”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划分出的新班级体一般有如下特点:学生知识储备基础不同、个人发展方向不同、综合文化素养水平不同、学习接受能力不同等,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学生在面对相同的知识时,接受程度相差甚远。如果这时只按照考试分数作为语文学习的评判标准,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的热情将会降低。一部分学生本身具有语文天赋或者对语文弱,他们知识的理解能力很强,自然能够很好的适应语文学习的新要求、新标准。但是有一部分同学语文理解能力较在面对语文知识的新要求是时自然感到吃力,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偏低,甚至是逐渐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储备等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方式的灵活切换。比如在遇到学生词汇量低、词语运用能力不足但其它方面能力却很突出的情况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语文知识,给出针对习性的解决对策:阅读课外读文、在生活场景中积累词语、组织同学们进行成语接龙游戏等等。在解决学生个体存在的不同问题时,运用不同的解决方案,不仅有利于同学短期内看到成效树立学习的信心,而且会在潜意识里培养他们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1]。
二、语文教学多元化的方式
(一)设立室外课堂
面对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语文知识的教学活动已经从室内延伸到室外,与之前的室外教学只是充当辅助作用不同的是,现在的室外教学和室内教学同等重要。坐在教室内,学生的主要精力几乎全部是集中在教师身上,掌握的知识也是从教师口中而得,教师也只是针对课本内容进行授课和知识答疑。这种模式下学生了解到的知识不能和实际现象所结合,也就无法掌握应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室外课堂便是针对这种情况所设立。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的正是如此,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室内走向室外,在室外将自己所看、所想与课堂知识相联系,提升自己的实践探索能力[2]。
(二)利用对媒体进行初中语文教学
随着科技力量的崛起,课堂教学设备不再单一化,几乎在每一间教室都可以看到多媒体设备。如果将这些设备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对学生们的吸引力。多媒体设备可以将书本中的故事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相信视频相较于文字来说很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例如,在学习《盘古开天辟地》一文时,老师在多媒体设备上放映了与文章所述内容相同的视频,通过观看屏幕上精彩绝伦的画面,学生们加深了对于《盘古开天辟地》一文的印象,同时,也调动了他们自己的想象力。以后每每提及“盘古”,大家都会在脑海中出现一幅画面:宇宙初始,天地一片混沌,盘古手擎巨斧将混沌劈开,自从有了天与地[3]。
结束语:
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对学生的整体成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还关乎到学生人格的养成。初中语文是高中及以后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将多元化教学的理念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势在必行,利用多元化教学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初中语文教育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