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学生有效参与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19-01-14王云
王云
(新疆省石河子市第三中学,新疆 石河子 832029)
如何改变学习方式,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参与,从而创设高效课堂,全面发展学生素养?本文对此试探讨一二。
一、摒弃“串讲串问”,创设“想参与”课堂
早在10年前,著名特级教师张庆先生就曾指出“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 然而,“新式串讲串问”又出现在课堂上,其特点是没有了“十万个为什么”,却多了“十万个感受”;没有了一段一段串着讲,却多了“一句一句品着读”;没有了教师的繁琐分析,却多了学生的繁琐学习。如何摒弃新式“串讲串问”,创设学生“想参与”的课堂?
首先是创设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每个学生都期盼着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求知欲望的激发,有利于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小学课堂学习环境的创设,更多的是来自于教师而非学生。很多教师以为课堂上只要不板着脸、不训斥学生就是平等和谐的氛围了,其实这远远不够。请仔细想想,当有人来听课时,是否面对学生的举手发言,你总是选择平时的“心腹”学生?当学生回答错了你是否会面有愠色,或是不置可否,立刻投入寻找下一个“正确”的答案?你的评价语常常是“请坐,谁再来谈谈你的看法?”学生的心是最敏感的,很快就会知道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很快就会寻找课堂上属于自己的那份沉默。久而久之,学生就再也不想参与了。
可以课前激趣,润物无声地将学生请进课堂。我教学《金色的脚印》一课时的课中引导,允许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让他们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特别要把学生的错误当成宝贵的课堂资源。让学生品尝到“我能行,我也行”的快乐。课堂上不是学生“没问题”就是学生读懂了,不是学生“對答如流”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了,而是每一个学生都没问题了吗?每一个学生都能对答如流吗?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慢下教学的步子,让学生互相帮助,用赞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来肯定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自信和快乐。
其次是优化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发展留出时空。
语文课堂的时间应如何分配?是否也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去读、去思考?教师能不能给自己的嘴减减负,给学生的耳减减负?抓住重点,在难点处讲解,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地方就让学生静静地埋头读书。这样的课堂或许是“沉闷”的,但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这样的参与更是有效的。
二、关注“三得”,创设“能参与”课堂
语文阅读教学要得意、得言、得法。得意者,习得文章之情感、意境也;得言者,习得文章之语言、文字也;得法者,习得文章之方法、写法也。这集中体现了语文新的教学理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想让学生“能”参与,就要培养学生有能力、有方法、有参与的本领。如一位教师的《她是我的朋友》一课,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她首先带着学生抓动词:举,放,举。然后抛出问题:“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包含着阮恒不简单的心理。小阮恒,你说说在别人沉默时,你为什么举起了手?为什么放下去又举起来?”教师没有抓住一个词语反复咀嚼,而是运用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走进阮恒的内心,体会他是怎么想的。教师及时对学法加以总结:“就在这样简单的动作、朴素的语言背后,却是一个孩子为朋友的勇气和坚强。刚才,我们通过找重点句、圈动作词、批注心情的方法感受人物的情感世界,接下来我们也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第8~10自然段。画出描写人物神情和动作的句子,圈出关键词,想象内心,批注感受。”可以说,这一片段环环相扣,方法教学不露痕迹,学生心领神会,继续抓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来深入学习。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能参与”的前提条件。低年级教给学生读好一句话的方法,让学生由读一句话到读一篇文章;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归类识字;教给学生概括段意的方法,学生就会归纳全篇的主要内容;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学生就会瞻前顾后,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当然,方法的指导是融合在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之中的。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会参与”课堂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学生不会参与,原因就在教师。教师对新型的学习方式不倡导、不尝试,最简单的方式自然就是我讲你听,导致学生不会参与。其实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教师更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根据年龄特点,教师花心思尝试一些新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全面而有兴趣地参与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方法。
一位高年级语文教师在上古诗复习课时,既没有一首一首让学生背古诗,也没有繁琐的诗意讲解,而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运用经典诗句进行写作为目的,由赞美春天到赞美四季,由表现一种意境到赞美一种精神。写是基础,然后小组选择音乐,配乐朗诵,展示作品。这其中有善写的,有爱读的,有对音乐感兴趣的,还有会组织会编排的,学生的参与面很广。这节课由单纯的背诵古诗到为古诗分类,运用古诗写作,到最后有感情地朗诵、表演,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想参与、能参与、会参与”这三个维度是学生课堂参与的渐进过程,教师只有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实现学生的有效参与,创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