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平台成花架子

2019-01-14文|

中国公路 2019年17期
关键词:决策公路监测

文|

8月10日凌晨,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浙江台州温岭市沿海一带登陆,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多省市交通运输遭受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断情况。8月20日,四川省阿坝州特大泥石流,已经造成境内国道213线、317线、350线和省道216线等多条国省干线和部分农村公路中断。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季节,公路交通基础设施面临巨大的损毁风险,公路主管部门的应急保通任务异常繁重。

在自然灾害高发期,预测灾害发展形势、通报实时情况、做好应急预案无疑非常必要。目前,多地公路主管部门已与公安、气象、应急等部门开展合作,建立了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公路地质灾害基础信息建库、监测感知、无线远程传输、数据分析、决策应用的无缝对接和功能集成,提升了公路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数据管理平台已经建立,大量数据已经收集,但是平台与数据却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平台变成空架子,数据只是沉睡的数字,预警、筹谋的作用都无从发挥。

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公路养护领域。存放在资料柜中的养护数据非常丰富,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阶段性养护仅凭巡查结果和经验,智能养护无从谈起。

在监测检测技术相对成熟完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采集、整理数据轻而易举,困难的是如何将数据用到实处,并成为支撑养护决策的关键性因素。前端缺少设计、施工、监测检测等方面的全过程数据;中端无法实现信息化系统的大数据集成,监测检测与养护之间出现断层;后端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缺乏协同合作,相关数据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各级管理部门之间掌握信息不对称,直接造成了数据无用武之地,养护方案制定滞后、针对性有限,养护工作落实延迟的尴尬。

破解尴尬的途径之一是建立系统精确的评价体系,快速高效准确地收集数据,将数据置于评价体系之中,得出路况的精准评价结果,为养护决策提供支持,为养护方案提供支撑。未来的养护管理工作是基于智能化日常养护管理系统的。系统掌握公路基础设施的动态信息,通过系统中收集大量养护维修数据,结合气象、水文、交通流量等数据,全面分析影响公路基础设施健康状况的环境因素,预测公路病害发生的可能性,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性养护方案,最终实现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路况水平的目的。

同时,智能化日常养护管理系统必须是开放性的平台,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层级的养护单位应该共享养护信息和数据资源,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管理。针对系统管理,需要构建合理的管理机制,提升内部管理效率,便于数据的共享、分析、处理。

让数据发声,数据的采集、存储、共享、应用,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平台不是花架子,监测检测、评定、决策、实施、反馈,每项功能都要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决策公路监测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公路断想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