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老年人“甲亢”“声东击西”

2019-01-14王家鹏

养生月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甲亢心率老年人

◎王家鹏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位于颈部气管两侧。它能够摄取碘,合成甲状腺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新陈代谢活动发挥着调节作用。“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简称,起因于甲状腺素过度分泌,发病或缓或急,多在数周至数月内甲状腺逐渐肿大。一般常有低热、心慌、乏力、多食易饥、烦躁易怒、消瘦、容易出汗、眼球突出、大便次数增多等症候,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案例分析

案例1:邻居老邹近几个月来,身体渐瘦,但食量不减;不时感到有心慌,且容易出汗……曾去了几次医院,除了心电图提示稍有“心动过速”外,其他似乎没有啥“器质性病变”的提示。医生建议他去查一下碘,果如其然,他属“甲亢”早期。

案例2:老王是一位快速房颤合并心力衰竭及心脏扩大的病人,长期按心脏病治疗效果不明显。后来检测老王甲状腺功能均正常,但医生试用他巴唑治疗迅速见效。为什么甲状腺功能均正常,但按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能获满意治疗效果呢?

点评:由于老年人的甲状腺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萎缩,其功能也有所降低。患甲亢后,虽然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加,但血液对甲状腺素的结合力下降,机体组织对甲状腺素的反应能力减弱。因此,老年人“甲亢”与青年患者在临床表现上有所区别。通常,多食善饥、神经紧张兴奋及甲状腺明显肿大等典型的症候多不明显,往往被忽视,还易于造成误诊。

特殊症状

以下是老年人甲亢可能出现的6种特殊症状,需要及时鉴别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1.心脏病症状:有3%~5%的老年甲亢患者以心悸、心慌、胸闷、气促气短、出汗等心脏症状为主要表现,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由于甲亢时常有一定程度的心律紊乱,引起阵发性心动过速和心房纤颤等,因而还常常会被误诊为心律失常。尽管按照心肌缺血或用药可能会使心悸等症状有所改善,但停药后往往会再次复发。遇此就不能单纯考虑心脏问题,还要虑及甲亢的可能,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如果能够明确甲亢诊断并联合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其症状便可得到有效控制,且可降低复发率。

2.消瘦乏力:有2%~4%的老年甲亢患者是以不明原因乏力、体重减轻、消瘦为主要症状,易被误认为是恶性肿瘤。专家指出,如果老年人不明原因地出现消瘦,进展较快,在3~4个月中下降8~10公斤,应当虑及甲亢,注意自我观察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不安、头昏、易激动和睡眠不佳等,以及心率的快慢。如果有这些症状及心率增快,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测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以尽快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3.消化道症状:大约有10%的老年甲亢患者没有多食表现,反而出现食欲减退,不思饮食,或伴随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但按消化不良或慢性胃炎治疗则效果较差。此时应注意了解有无神经系统症状,检查心率的快慢,如果发现患者双手平举有细震颤,以及心率增快超过90次以上时,就要考虑甲亢的可能,进一步检测血清甲状腺素水平。

4.顽固腹泻:少数老年甲亢患者以久治不愈的腹泻为主要症状。腹泻特点为每日大便3~5次或更多,稀便,可伴少量黏液,但不伴腹痛和食欲减退,易被误诊为慢性胃肠炎。此类患者可能伴有烦躁、出汗和易激动等症状,但由于受到腹泻症状的影响,患者将过多注意力放在了对腹泻的阐述和求治方面,忽略对其他症状的表达。因此,当临床医生遇到治疗无效的老年腹泻患者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并注意检查心率。对可疑病例例行检查甲状腺功能,如果确实患有甲亢,则通过针对甲亢的治疗,便可有效解除腹泻症状。

5.精神症状:有的老年人甲亢以焦虑、神经过敏、易激动、失眠等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要表现,这在女性中多见,容易误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等。反之,有的老年人甲亢又可以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面容憔悴,称为淡漠型甲亢,这是甲亢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容易误诊为老年忧郁症。

6.肌肉乏力:还有极个别老年甲亢患者是以肌肉乏力为首发症状,称之为甲亢性肌病。一般在初起病时只在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影响行走,以后逐渐在蹲或坐的时间稍长后,站起来也感到比较困难,进一步可发展成为全身肌无力,以下肢无力最为显著,行走起来十分困难。临床易将此误诊为低钾血症、进行性肌萎缩或其他老年性肌病,但往往治疗效果差,病情仍然发展。老年人若遇到此类情况,应注意检测血清钾和甲状腺素的水平,以免被误诊。

为避免误诊,对上述不典型甲亢应提高警惕。凡原因不明的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早搏、按冠心病治疗无效的心绞痛、不合并有二尖瓣狭窄的风湿性疾病,都应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以排除甲亢性心脏病。对一些原因不明的房颤,特别是快速房颤,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为正常者,也不要轻易放弃考虑甲亢的可能性。对老年人慢性腹泻伴有明显消瘦,而胃肠检查无异常者,也应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排除淡漠型甲亢。有无甲状腺肿大,有无突眼,有无代谢亢进表现,有无情绪波动,都仅作参考,吸碘率升高,血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增高,才是诊断重要依据。一旦诊断明确,就应按甲亢治疗。

治疗方法

甲亢的治疗有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三种方法,选择何种方法不仅要看该方法是否简单快捷,还要看该方法是否适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对于病情较轻、甲状腺轻度肿大的甲亢患者,一般首选药物治疗,对已产生压迫症状如咽喉部有严重堵塞感的重度弥漫性甲状腺肿或伴有甲状腺癌瘤的甲亢患者可首选手术治疗。尽管目前国内外对放射性碘治疗的指征比以前有所放宽,但并非每位甲亢患者都适合作此治疗。凡有碘过敏、明显突眼及妊娠或哺乳期的甲亢患者均不宜做该项治疗。该方法不仅日后发生永久性甲减的风险较大,而且还会使患者突眼加重。

甲亢的药物治疗通常分为控制期、减量期和维持期。控制期所需药物剂量较大,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患者过高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降至正常,时间需要4~6周,以后进入减量期,此时应逐步减少抗甲状腺药物的剂量,这个过程需要2~3月。当药物减至每天1~2片时,而甲功依旧正常,此时不能停药,需继续用小剂量长期维持,维持期需要1.5~2年,甚至更长。若一成不变地按照最初控制阶段的剂量长期服用,未将药物适当减量,会导致“药物性甲减”。

注意事项

需要提醒的是,抗甲状腺药物(他巴唑或丙基硫氧嘧啶)只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而对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不起作用,也不能阻止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故服药后不能很快起效,需待1~2周后,甲状腺滤泡内贮存的激素消耗至一定程度才能临床见效。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切不可只服2~3天症状改善不明显就轻率地认为药效不好,随意更换药物。

猜你喜欢

甲亢心率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心率多少才健康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甲亢患者需警惕甲亢性心脏病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