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名著类课文的教学策略谈

2019-01-13邹静华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情节人物教学策略

邹静华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频繁出现这样一类文章,它们或节选自名著,或根据原著改编,不管是低年级的中外童话寓言,还是高年级的古代经典、现代名著,都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魅力和探究价值。那么,这一名著类课文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呢?初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研探文本,感受人物形象;拓展文本,丰厚文学积淀。

【关键词】名著类课文;教学策略;情节;人物;文学积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材中频繁出现这样一类文章,它们或节选自名著,或根据原著改编,不管是低年级的中外童话寓言,还是高年级的古代经典、现代名著,都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魅力和探究价值。那么,这一名著类课文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寻其课堂教学策略。

一、初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

选入教材的很多名著类课文大多采用了“一波三折”的叙事方式,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如《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的“三变”,悟空的“三打”,《负荆请罪》中起初将相的矛盾冲突,后来廉颇上门负荆请罪,《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洪教头的再三挑衅,林冲的一再婉拒,到后来两大教头月光下比武……这些故事也是名著原文作者精妙的构思体现。这样波澜迭起的故事很吸引学生,在疏通字词、通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故事主要情节,并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故事梗概,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二、研探文本,感受人物形象

名著类课文往往刻画了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负荆请罪》一文赞美了蔺相如的宽容大度,也赞赏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深深打动我们的还有他们身上那超越个人的名和利,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荣辱观……这样的人物在名著类课文中比比皆是:林冲的谦逊有礼、孙悟空的疾恶如仇、刘备的礼贤下士、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们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们也是孩子口中津津乐道的人物。因此,在课堂上要带着学生研探文本,感受人物形象不同的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

(一)品读语言,感受人物走向深入

名著类课文选入教材虽经过改编,但其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依然是无穷的。在教学时,引领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可以自读、默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读出疑问,读出理解,领会到语言文字里蕴含的深刻含义。

例如《三顾茅庐》,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下面等候。”为什么要提前“下马步行”?“轻轻地走进去”又是为什么?“恭恭敬敬”是怎样的动作和态度?引导学生来谈谈自己的阅读思考和体会。从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刘备尊重人才、礼贤下士。在教学时,让学生推敲文中的一词一句,细细品读,感受这些描写在表现人物特点时的表达作用,从而让他们感受这一类文章的语言特色,也让他们感受人物形象。

(二)想象补白,感受人物走向深刻

教师在解读文本之后,要善于抓住文本中有价值的空白点,有的在开头或结尾,有的在人物语言的留白处,还有的在故事情节的转弯处。教师要抓住时机,深入挖掘,启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开展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

还是以《三顾茅庐》为例,文中写到,刘备生气地说“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無理。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张飞是怎么回应的,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这几方面来写一写。

学生这样写到:“张飞强扭着头,很不情愿地哦了一声。” “张飞很不服气,心想:为什么大哥对诸葛亮此人这般客气,他只不过是一介草民。但是还是拗不过刘备,只好应答:‘好,好,好,我听大哥的便是了。转过头去,只听鼻孔里传出哼的一声。”

下文中“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这一处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一写,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同时张飞的莽撞粗鲁形象也是跃然纸上。感受人物形象,渐渐走向深刻。

(三)比照原文,感受人物走向深悟

名著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肯定有其独到之处。教学中,可相继出示原文经典,让学生两相比照,在此过程中感受人物性格、精神品质,让丰满、立体、有灵魂的人物形象永远印记在学生心中。

如《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主人公林冲和洪教头比武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在学习课文之后,出示原著中的描写。

【课文】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 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

【原文】洪教头深怪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把棒尽心使个旗鼓,使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之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经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庄客扶起洪教头,羞颜满面,出庄去了。

课文与原文,让学生比照着再读读,细品品,让这一段就像电影动画一般出现在学生眼前。同时,也理解作者用词的精准与巧妙,领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从“望后一退”“赶入一步”“一棒复一棒”“和身一转”等词感受林冲的智勇双全,身手敏捷,武艺高强。洪教头盲目自大、嚣张跋扈,以至最后难堪退场,其特点也是刻画得入木三分。感受人物形象,最后走向深悟。

三、拓展文本,丰厚文学积淀

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于原著而言,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只是一个引子,如何让学生由单篇的文本走向其背后的整本书,整部著作,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才是关键所在。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拓展文本,丰厚学生的文学积淀。

(一)名著经典,读一读

课文编入教材有变动,而原文名著的魅力无穷,所以课文是一座架接学生与名著之间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背诵优秀诗文60篇;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鼓励学生课后多多走进名著,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细细品读原著经典,那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二)故事重现,编一编

入编教材,会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会进行删减修改,使得文本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在学完课文,阅读经典之后,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编编,可以是一篇故事,可以是一个剧本,加上自己的阅读理解,呈现的作品是你的阅读成果。

(三)角色体验,演一演

名著类课文一般涉及人物较多,而且形象鲜明,所以“戏感”十足。可以采用课本剧的方式深化课文学习,这种方法很受学生欢迎。然而,教师一般会选择对话频繁的课文。其实,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把握故事情节,发挥自己的编剧才能,设计人物对白、神态等,这样就会少了些机械,多了些灵动。

(四)风云人物,评一评

经典名著中人物众多,他们也是孩子讨论的话题,有的甚至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但是俗语有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习课文,阅读经典之后,学生对故事对人物肯定有自己更为深刻且全面的理解。这时,可以组织多项活动,提供他们交流分享的平台。如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一人物众说纷纭,有人称他为真君子、伟丈夫、大英雄,而有人则认为他是伪君子、窃国贼、大奸雄。可以以此为话题,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综上所述,对于名著类课文的教学,探究并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淀丰富的文学底蕴,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猜你喜欢

情节人物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多次贩毒能否认定为“情节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