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堂作文课引发的思考

2019-01-13孙国军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写作指导赏识留守儿童

孙国军

【摘要】留守儿童的成长是教育中一个日益凸显的问题。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为亲情的缺失,往往会产生价值认知与心理发展的偏离。笔者通过在社区服务站为留守儿童执教作文指导课的实践,有了新的发现与思考。在思想层面,要从心出发,呵护留守儿童最柔的心瓣;在学法层面,要教给方法,让真情在细节中流淌;在认知层面,要赏识期许,给每一棵小草开花的时间。从而唤醒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做懂爱的人,重新定义“留守”的内涵。

【关键词】留守儿童;写作指导;心灵;方法;赏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新学期伊始,学校安排笔者在社区服务站里为留守儿童执教一堂作文课。我潜意识里认为,留守儿童应该是一群因亲情缺失而显得另类的群体吧。于是,在一番斟酌后,笔者将授课内容定为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指导,意在唤醒孩子的感恩意识,做懂爱的人,并重新定义“留守”的内涵。执教后,笔者有了不一样的发现与思考。

一、从心出发,呵护留守儿童最柔的心瓣

有位学者说:“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教育。”因此,笔者选择了移情入境的方式导入新课,即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孩子入境,并迁移联想自身的经历感受,从而入情。

课始,笔者给每个孩子印发了一篇郭远辉的散文《城市农夫》,文章描写了一个农民工形象,展现他的打工境况,洞悉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笔者要求孩子放声朗读。笔者发现大家在读到“来到城市,他从一幢高楼到另一幢高楼,白天和工友们在蛛网似的脚手架上出没……”“他常和未回家的民工守在电视机前,把节目看了一遍又一遍” 等这样的文字时,情不自禁地圈点勾画,有的还在旁边进行批注,笔者知道孩子的内心有所感触了。

接着,笔者让孩子谈谈欣赏这篇美文的感受,有的说感受到打工的辛酸,有的说曾经埋怨过父母,而现在终能理解……

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笔者将备课时精心选择的一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从民工背着沉重的包裹进城,到在工地上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到粗茶淡饭、简陋的住宿,以及他们在灯下端详孩子照片的情景,一幅幅照片在静静的音乐中呈现,孩子直观地走进了农民工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是留守在家的孩子看不到的。

在文字和图片的视觉冲击中,笔者引领孩子一起开启了心灵旅程。笔者问孩子:“父母在外打拼,不能陪伴你左右,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一个孩子说:“没想到爸爸妈妈在外这么辛苦,我在家还不懂事,我真的很内疚。”一个孩子说:“以前爸爸从外地打电话回家,我觉得厌烦,现在我才知道他有多想我,想这个家。”

笔者因势利导说:“看来大家长大了,心中已悄然播下了感恩的种子。因为只有心怀感恩的人,才能体谅他人的一片良苦用心;只有心怀感恩的人,才能拥有一双发现爱的眼睛。那就让我们擦亮眼睛,重现那些或令你忍俊不禁,或令你潸然泪下的难忘画面吧。”

孩子在一首《妈妈》的背景音乐中,闭上眼睛,打开了记忆的相册……一曲终了,早已经有很多人眼含热泪,有的将头深埋在臂弯里唏嘘不已。安静片刻后,笔者趁热打铁,请大家诉说爱的故事,他们在哽咽中描述着往事中那些真实的情节。

写作文要引导孩子说真话,抒真情。笔者认为这些从心灵最柔软处挖掘出的,浸染着孩子纯真泪水的动人情节,无疑是真实的。

二、教给方法,让真情在细节中流淌

这堂课的定位是作文课,而并非主题班会课,所以,教学中的重点还是在作文指导上。在上一环节学生粗线条地回忆情节的基础上,笔者力图让学生精细化地刻画那些曾经感动过自己的细节。正如巴尔扎克所说:“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好的细节可以起到管中窥豹的奇妙作用。

笔者引导道:“我们是善良的孩子,或许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许是一个眼神、一个守候的身影触动了你的心弦。请再次走近我们的父母,触摸那个细节,描摹那个细节。”虽然大家跃跃欲试,但多年的教学经验让笔者知道,此时孩子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写作方法。于是笔者顺势出示课件,为孩子展示一个细节描写的范例。

那是一个深秋的黄昏,暮色一点一点地聚拢,我心中的痛如潮水般将我漫溢,躲在愈来愈深的暮霭里,我痛哭失声,因为就在那样一个落叶翻飞,美得发狂的季节,我最敬爱的爷爷永远离开了我……

就在我痛苦得难以自抑的时候,母亲静静地出现在我的身边,她伸出双手,穿过浓浓的雾霭,准确无误地揽住了我颤抖的双肩,然后一点一点地收紧……

久久地,母亲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一下一下地抚摩着我的双肩,手上的老茧生硬,还有些小口,隔着衣衫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渐渐地,我停止了哭泣,挺直了脊梁。因为我读懂了,读懂了母亲双臂中透出的力量——它告诉我,人生路上,会有风狂雨骤,但我们一定要学会坚强……

经过对以上文字的揣摩探究,大家一共生成四点学法:一是切入点要小;二是用慢镜头将过程分解;三是抓住人物某一外部特征进行特写;四是适当的环境点染烘托氛围。

孩子的写作有了抓手,笔者便水到渠成地让大家学以致用,动笔描述,将真情流淌在字里行间。笔者乘势而上,让大家在组内交流作品,讨论互助,集体展示,师生互评,再修改润色。实践证明,大家在这个环节中的生成,比上一环节粗线条式的口述要细腻感人得多,实现了笔者的预期目标。

三、赏识期许,给每一棵小草开花的时间

孩子是一棵还没有来得及开花的小草,我们要让他们开花结果,给他们证明自身价值的机会。在很多人潜意识里对留守儿童的认知是孱弱自卑的代名词,疏于管理、生活能力差的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群体。然而,事实情况并非如此,笔者通过一堂作文课的反馈与生成,引发出新的认识和思考。在他们中间不乏坚强自立、自理能力强、懂事的孩子。学校专门为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在此期间,我们发现他们大多动手能力强,也能安排好自己的宿舍生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留守儿童也会当家,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丝毫不逊色于那些每天被父母的爱包裹着的非留守儿童。

作为教育者或关注留守现象的研究者,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的认知强加到这个群体之上,定式思维式地把这个群体套上“另类”的枷锁。我们要平等、坦然地看待他们,更要赏识、期许地看待他们。有学者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赏识教育理论的奥秘在于让学生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势不可挡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满含期许地给每一棵小草开花的时间。

这堂作文课,笔者引领大家在学习中知恩,在实践中感恩,给了学生展示心理的平台,在整个授课过程中,笔者特别注意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说话,欣赏他们动情的文字,在浓浓的赏识氛围中,让孩子学着以潜在的力量唤醒自己的觉悟,提振自己的精神,增强自己的斗志,走出“留守”的阴霾,活出一个感恩的、快乐的自我。

笔者认为,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在以上几个方面细心地做足文章,那么留守儿童,就不再是一个留下孤独的身影,守护一方黄土家园的群体,而是懂得留下生活的美好,守住心灵感恩的一群人,一群充满希望的真、善、美的人!

参考文献

[1]郭远辉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gyh1023.

[2]花开的声音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uowenwuyou.

猜你喜欢

写作指导赏识留守儿童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探析高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