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2019-01-13张晓翠
张晓翠
【摘要】 目的:对宫颈癌筛查中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检查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收治行宫颈癌筛查妇女200例,所有筛查对象均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研究组(n=100)和常规组(n=100)。常规组接受宫颈细胞学检查,研究组接受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阴道镜检查,观察两组病理类型特异性、宫颈病变阳性率。结果:研究组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病理类型特异性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宫颈细胞学结合阴道镜检查可显著提升宫颈癌检出率,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发病和死亡。
【关键词】
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宫颈癌筛查;诊断价值
宫颈癌是临床恶性肿瘤的一种,其会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生活习惯改变,临床发病率不断提升。该疾病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尽早发现该疾病,对于提升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检查是临床中检查宫颈癌的主要手段,相关研究认为,针对宫颈癌患者开展阴道镜检查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效果显著。为对宫颈癌筛查中阴道镜检查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查的效果进行明确,本研究选择收治行宫颈癌筛查女性200例,对其中部分研究对象开展阴道镜检查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收治行宫颈癌筛查女性20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宫颈癌筛查,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纳入标准:在本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存在宫颈癌病变;具有宫颈治疗史;合并其他肿瘤;妊娠期女性。常规组包括100例;年龄范围20~64岁,平均(41.5±3.5)岁。研究组包括100例;年龄范围21~64岁,平均(41.7±3.7)岁。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检查前一周禁止阴道冲洗上药、性生活,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若阴道附着炎性分泌物较多,则应用棉球擦拭分泌物。将宫颈刷尖端放置于宫颈内,逐漸向外移动并顺时针旋转,待将毛刷取出后,在收集液中浸泡,然后将其送至病理科制作超薄液基涂片,并按照TBS标准诊断。研究组先行TCT检查,3d后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指导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消毒铺巾后放置窥器,用棉球擦拭分泌物,阴道镜对准宫颈后,低倍镜观察。将宫颈应用5%醋酸棉球涂抹,湿敷30~60s后,以不同观察倍数观察3~5min。然后涂抹碘溶液再次观察,依据情况搔刮宫颈管,依据碘试验和醋酸白试验进行宫颈多点活检,诊断金标准为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
检查结果分为:良性、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阳性标准为≥CINⅠ。病理类型包括:SCG(鳞状细胞癌)、AIS(原位腺癌)、H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浸润癌(ICC)。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理类型特异性和阳性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阳性率对比
研究组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两组病理类型特异性对比
研究组病理类型特异性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宫颈癌临床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临床研究显示该疾病发病和性生活过早、性生活紊乱、环境、早婚等因素关系密切[1]。临床主要采取TCT检查、阴道镜检查、醋酸白试验、宫颈巴氏涂片检测等进行宫颈癌检查,其中宫颈巴氏涂片检查操作简单且费用较低,但其检测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干扰,若收集的细胞标本不包含病变细胞,那么会影响结果准确性[2]。TCT检测则能够在对宫颈表皮脱落细胞进行收集的基础上,应用特制采集器采集宫颈管内脱落细胞,传统巴氏技术局限可有效避免,并且上皮细胞结构能够较为完整的保留,使鉴别和观察更为简单,更加及时地发现异常细胞,可促进患者筛查宫颈癌检查率的提升,有助于医生更为准确地评估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35]。
作为妇科内窥镜,阴道镜在各种宫颈病变诊断中应用广泛[6],其可观测到放大10~60倍的图像,而其中一些病变通过肉眼是无法直接观察的,通过阴道镜电子显示屏则可充分掌握病变边界、血管形态、病变厚度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疑病变部位的活检[7]。临床中搭配醋酸白试验和碘试验阳性检出率更高,并要求操作医生的技术水平较高[8]。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可显著降低宫颈病变假阴性率,提升筛查效率,相对于单一检测方式临床诊断价值更高,可实现对宫颈癌的早发现和早治疗[9]。
本研究中,研究组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病理类型特异性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可见,宫颈细胞学结合阴道镜检查可显著提升宫颈癌检出率,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发病和死亡。
参考文献
[1] 鲍嫘,王春霞.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2014,12(21):8889.
[2] 宋慧英,朱立珍.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11):6466.
[3] 金彩云.宫颈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检查配合在宫颈癌筛查中的鉴别价值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04(28):117,120.
[4] 陈淑琴.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22(21):147148.
[5] 吴俐俐,杨文丰.妇科门诊宫颈癌高危人群采取阴道镜检查后配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筛查临床价值[J].广州医药,2017,48(05):7880.
[6] 丁丽,张永善,葛彦欣.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对早期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7,22(26):36503651.
[7] 陈琼,赵小扬.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诊断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6):1618.
[8] 孔敏莉.液基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联合应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21(10):14061407.
[9] 卢艳阳,王敬华.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8):49064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