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金融业人才失衡现状及供需分析

2019-01-13王睿强

祖国 2019年23期
关键词:金融业高校

王睿强

摘要:随着国际环境下竞争的愈演愈烈,中国正面临着巨大挑战,若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占据上风,经济实力尤为重要。但国内的金融行业已经出现了长期且不可忽视的人才供需矛盾问题,这一问题如不着力解决将会长期影响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我国经济停滞不前的困境。本文在分析金融人才供需矛盾现象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旨在优化金融业人才结构,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业   金融人才   供需矛盾   高校   素質

众所周知,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都是衡量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我们应该足够重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已成为现代经济宏观调节的重要杠杆,联结各国经济的纽带。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是助推各行各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有利要素之一,而在金融领域,这一规律依旧适用[1]。纵观我国近年来金融业的发展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市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需求规模逐渐增大,对其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目前金融人才市场呈现失衡的状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金融市场目前人才失衡的现状进行总结,并从供需视角下探讨失衡的原因,进而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我国金融业人才失衡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迈向世界,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所以相应地对金融业从业人员也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所谓金融行业高薪酬,体现的是其极速的发展和广阔的就业前景,但同时也释放出一个讯息:金融业日渐恶化的金融人才供给现状与金融业高端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金融业人才的整体素质低于发达国家

从宏观上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在2016年中国有金融业从业人员665.2万人,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的金融业从业人员却达到了838.5万人,中国作为一个总人口数4倍多于美国的一个人口大国在金融业从业人数上却比美国要少170多万,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差距了。而在微观上,作为全球就业最密集的区域——华尔街的两平方公里内聚集了40万的金融从业人员,近5万名特许金融分析师(以下简称“CFA”)的人数是中国1870名的26倍,占全球的51%,而华尔街每年CFA增长量也在700人,远远多于中国的200人的年增长量,且中国从事金融业的人员超过半数为本科人员,而在美国学历固然重要,但一位员工的软实力似乎比学历更加重要[2]。

(二)金融业人才的结构性矛盾

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有必要列一个事实,那就是几大金融业的细分行业对学历的要求大致为:公募>证券>期货>银行>保险。

从行业来看,基金、证券、期货、投资等金融领域因为年薪较高的缘故,吸引了更多的金融人士就业加盟,聚集了金融领域38.99%的人才,而在财务、审计、税务和信托、担保、拍卖、典当等领域人才就相对聚集较少了。尽管从事证券、期货需要的学历较高,但从事银行、保险行业的人数仍占据主导,以高中及大专文化程度人员为主,素质较低,不可忽视。由此可见,目前复合型和专业型人才仍存在很大空缺。

在高端人才毕业专业方面金融学、会计学专业比较受欢迎,经济学、市场管理等专业与前面几个专业的高端人才毕业人数差距较大,且这种差距目前来看有增大的趋势。可以这么说,在对金融业输送人才的这个源头上就已经矛盾显著了。

所以金融行业在专业、就业领域上呈现的结构性矛盾可见一斑。

(三)金融业人才的地区性差异

在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从事证券领域的人要多于银行、保险等其他领域,而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这种情况则恰恰相反。这正是反映了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因为证券领域所需的学历及素质往往要高于银行、保险领域,加之东部教育资源较丰富。这也印证了高端人才毕业院校的东部大学要多于中西部大学的现象,其也直接导致了各省受教育程度不一样且差距较大。北上广等金融发达地区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从业人员将近60%,而那些金融较为落后省区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只占从业人员的20%-25%。

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区域金融实力极不平衡,地理位置影响效果显著,人才差异明显,有金融资源(人才)向领先金融中心集中的趋势。其导致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在中国已十分明显。

二、我国金融业人才失衡供需分析

(一)供给端方面

素质的体现往往在于教育,教育差异是我国与众发达国家最明显的差异之一。有些国家例如美国,它们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个人的个性发挥,注重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并为之服务,加之父母很早有意识的培养孩子接触社会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这些发达国家的孩子都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在中国,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群体的共性,并加以强调,而保持个性的学生往往被认为是调皮的、不上进的等等。而且传统观念影响下,中国的家长习惯性关注孩子成绩,会在孩子小的时候报各种补习班,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孩子缺少了独立思考、自我批判的时间,也就种下了循规蹈矩的种子。

就高等教育而言,不管是高职还是本科院校,在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现象[3]。原本孩子从小就没有较早、较好地养成这种实践能力和社交技巧,现在依然在这方面要有所缺失。所以学校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并不能良好地顺应其发展趋势。

另外由于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社会资源、市场氛围等客观条件都距离发达国家有一定距离。金融行业目前的发展尚不完善,难以吸引国外优秀的高素质金融业人才以达到优化金融业人才结构的目的。

主观上,现在人们都普遍具有功利心,因为金融行业就业广、薪酬高等优势吸引了大量基础型人才。但是他们的认识往往过于片面,且自身也没有结合社会实际去谨慎考量,软实力不足,从而导致了金融业上层高素质人才紧缺,下层却人满为患。

(二)需求端方面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其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眼光越发挑剔,尤其是在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金融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趋势逐渐加强,传统金融业均面临着不可避免的转型、升级压力,急需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即服务项目的更新、扩展,而这一切的核心竞争力都来源于人才的竞争[4]。但往往因自身资源并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每年金融行业的跳槽者占比都在全国排在前列。

职业及薪资提升是金融业高端人才跳槽的最主要的两个原因。近两年金融业做出的整改动荡,也造成了一批公司被洗牌,导致业务萎缩。另外对公司激励制度的不满也是重要的跳槽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了人际关系、个人生活等原因。

三、我国金融业人才失衡改善建议

(一)供给端方面建议

1.创新教育理念

到了大学已不单单是着重于应试教育,我们一直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应占据高等教育的主導地位。只有有了一个素质教育的理念作为金融专业教育的引导,那么建立在其上的教育创新才会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明确新时期与社会需要接轨的目标,这个理念才会真正贯彻到日常教学中。

2.创新教育模式

在大学学习结束后,学生可自由选择接受何种培训或继续何种学习,即进行延续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还有助于其为自己以后做一个较为清晰的规划,而学习内容也必须更加贴近社会实际的需要。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全新的考量评估体系或让学生们参加金融业的专业证书考试。

3.创新教育内容

随着金融业对于复合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校的课程内容就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例如: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信息技术的教育。因为金融业时时刻刻都需要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在行业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也需要学生掌握一门外语以便日后的国际合作,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金融和英语或与其他外语的融合,让学生掌握更多关于该语言的实用性社交技巧。总之要根据时代趋势,调整和创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到的金融专业知识结合其他专业知识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实践之中。

(二)需求方面建议

1.人才结构需求

细化人才结构,科学分类岗位。企业应适当调整岗位分工与协作,不断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加强企业应对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于高端人才,国内市场环境要作为高校教学的引导,培养复合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在国际市场上,要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填补国内高端人才库的短缺。

2.人才素质需求

提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容我们有一点差错,所以金融业必须加快发展的步伐,高端人才是关键。但我们也不能太急于求成,不能一味的要求高素质,需要看到的是态度还有潜力也是重要因素,要允许金融业从业人员在岗位中学习和成长,磨砺自己的技能和品行。

四、结语

因此金融业人才结构性矛盾已十分显著,制约了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解决这一难题,必须要更新观念和思路,寻找新方法,开拓新境界,寻求基础型人才和高端人才的主要矛盾点,找到该杠杆中的主要矛盾平衡点,以创新性思维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

参考文献:

[1]李全敏.中国金融人才市场特点及趋势[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07):93-96.

[2]张鹏程.我国金融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研究[J].中国商论,2018,(30):31-33.

[3]贾佳,王蓉.我国金融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7,(12):112-114.

[4]徐坚成,张爽.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预测[J].经济纵横,2014,(03):20-25.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金融业高校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PYRAMID PAINS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PYRAMID PAINS
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