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建议

2019-01-13卢艳朴

中国市场 2019年34期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企业管理

卢艳朴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我国企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企业若想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及获取经营利润,除了在新产品研发、销售渠道拓宽等方面入手外,还应将全面预算管理引入产品成本控制工作中,通过预算执行分析与考核,促使企业和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形成良好的成本意识。文章将从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与特点、在成本控制中的重要意义入手,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特点,提出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建议,旨在帮助企业通过合理安排资源分配,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形成节约成本的意识,促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企业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4.116

1 概述

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除了要通过提高销量增加利润外,还可通过实施成本控制,节约产品成本与行政运行支出。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全面预算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财务部门根据管理层制定的战略经营目标,对生产经营等所有经济业务制定预算指標,并通过对各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促使企业生产经营完全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全面预算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全面预算是对企业未来成本费用支出作出的科学估计,预测的结果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二是全面预算可以促使企业各个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强化沟通与协作,共同为了完成预算管理目标而努力,提升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效率。三是全面预算基本上是通过财务数据对生产经营进行定量。四是用企业面临的市场影响因素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导向,要将市场的信息作为关键导向来管理与监督企业发展的进程。五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着重点在财务方面的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机构就是财务部门,主要包括编制预算、预算分析、预算指标调整及督促企业各部门执行预算指标等工作。

2 企业成本控制中预算管理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促使企业明确成本控制目标。企业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的水平直接受到管理层战略目标的制定,如果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出现差错,则全面预算与成本控制将无从发挥作用。反之,企业可以通过强化全面预算,促使企业形成节约成本与成本控制意识,确保企业各部门能够按照管理层制定的战略目标开展工作。除此之外,企业内部也要开展全面的预算管理,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遇。

(2)确保企业资源合理分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将有限的资源在各部门、各成本项目之间合理、科学的分配,最终确保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的完成。而企业管理层在对资源分配中不得不依据全面预算的数据对成本管理结果进行考核。因此,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后,将有助于企业管理层提升资源使用的效率,降低因分配不均而出现的成本浪费,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3)规范、健全企业管理制度。首先,企业财务部门在对各部门成本控制结果进行考核过程中,将参考全面预算指标,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指出生产车间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差异亟待改进的地方。其次,企业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全面预算考核制度,可以提高成本控制考核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充分发挥各部门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全面预算管理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协调企业的财务治理活动,并约束和激励财务主体的财务治理行为,结合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市场竞争风险,促进企业经营规划的科学性,降低企业运行风险,完善管理机制。

(4)提高企业运营的科学性。全面预算不仅包括成本控制内容,还包括企业销售收入、投资与融资等活动的预算管理。企业管理层可通过将各部门实际完成的预算结果与预算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一来可以揭示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二来可调动各部门、职工认真遵守预算指标及提出合理化建议的积极性。

(5)强化企业各部门之间沟通、协作。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财务部门制定科学、可行的指标,还需要得到企业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与相互合作,方能在成本控制中发挥全面预算的控制、规范作用。因此,财务部门在汇总各部门预算时,应将部门之间的影响给予必要的考虑,以最低的成本支出完成成本管理的目标,促使企业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同时,财务部门在对各部门预算执行进行考核过程中,应以各项经济活动的控制目标和各部门绩效考核的相关数值作为依据。这样就能够有效控制和协调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经济活动,减少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冲突,还有矛盾的发生次数,可以使企业生产车间、管理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之间形成一定的默契,提高企业整体生产效率。

3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在成本控制应用中的建议

(1)为全面预算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首先,企业应在彻底了解内部成本控制流程与目标的前提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与指标,并在广泛征求生产车间一线工人、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后,公布预算指标,以指引企业成本费用支出活动。其次,为了确保预算指标具有可操作性,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对外界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全面预算指标,确保企业在开展的成本控制考核中能够体现公平性。最后,由于企业全面预算需要收集、分析大量的财务数据信息,所以必须要得到信息化系统的支撑,公司要在完善财务信息系统的同时开发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甚至是可以开发出一个可以随时查看的移动终端,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的实时监控。

(2)全面预算应充分体现企业成本支出流程。全面预算若想真正发挥监控、规范作用,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指标前应该对企业生产工艺、管理需求进行调研,保证制定的预算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完全体现企业实际的成本支出流程,比如物流、资金还有信息在流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就能够不断改善和完善企业的发展。

(3)规范全面预算编制流程。企业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除了要遵照零基预算编制原则外,还应充分考虑管理层制定的经营战略目标与节约成本的观念,促使预算管理指标可以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例如,财务部门在对某个项目成本支出进行预算控制前,应首先了解该项目应实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编制该项目收入、支出总预算,并将该预算控制指标层层落实到各个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各个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在得到该项目预算成本总控制目标后,结合自身人员编制、办公经费及设备采购等内容,编制本车间的成本预算,经车间主任签字后交由财务部门进行审核。财务部门将所有部门编制的预算进行收集、汇总后,编制本项目总成本控制预算,再由管理层与财务部门根据企业资金余额、预期利润率对成本项目预算进行审核,最终将调整后的预算下达各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实施。最后,财务部门根据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调动各部门参与全面预算的积极性。

(4)将企业价值导向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内容。企业在对预算管理目标进行分析时,可详细对各个类型的产品毛利率进行分析,以此发现产品在每个生产流程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的耗用情况,为企业寻找降低产品成本、优化产品结构的途径。同时,企业应将生产经营情况通过计算相对比率形式进行反映,并将该指标与同类企业指标体系进行对比,针对对比差异结果制定可行的改进方案,促使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逐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最后,为了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及确保各项预算指标的实现,企业应在预算管理全部过程中实现有效监控,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漏洞,促使企业各部门积极进行整改。

参考文献:

[1]厉红红.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成本控制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

[2]刘延芝.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探析[J].经贸实践,2018(24).

[3]赵东芹,赵乐林.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纳税,2018(35).

猜你喜欢

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企业管理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