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PPP项目的角色分析

2019-01-13顾丰颖

中国市场 2019年34期
关键词:PPP项目建筑企业基础设施

顾丰颖

[摘 要]近年来,国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不仅为社会各个行业部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同时也有效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通常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如果只是政府单方面的参与,将会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与地方隐形债务等问题;进入十三五以來,PPP项目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基础设施投资模式,该模式能够平衡并协调政府和企业(社会资本)的力量进行项目的共同建设。文章结合PPP项目的建设情况,对建筑企业在此项目建设模式下承担的角色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促进企业在PPP项目中发挥其关键作用。

[关键词]建筑企业;投资主体;PPP项目;基础设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4.094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规模逐年攀升,同时一些新的项目投资建设模式也在不断地被引进,PPP项目模式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的实际建设活动中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协调政府与企业(社会资本)的力量和优势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这种项目建设模式,建筑企业(社会资本)作为投资的主体之一,需要明确其在项目中的角色定位和承担的责任,协调好与政府或者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项目建设活动的正常开展。

1 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意义

由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依然处在较高的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依然是制约国内经济发展的一大要素。PPP项目作为一种新的政府和企业(社会资本)进行合作经营的模式,通过在公共交通或者基建、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中,引入社会资本同时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积极参与到PPP项目中来,是行业市场发展的趋势。

企业能够得到参与高水平和大规模的建设项目机会,为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拓展企业的盈利来源,开展的业务必须要向着工程项目的上下游拓展,而在PPP项目中,企业(社会资本)能够作为投资主体参与项目建设,改变了传统的项目运作模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1]。企业(社会资本)深度参与PPP项目,还需要进行对于项目融资的管理和对资本的运作,提升企业资产增值的能力,丰富企业的营收来源。同时,基础设施项目的来源广泛,既包括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水利水电、公路铁道、环境保护等的综合性工程,企业(社会资本)通过参与PPP项目,能够有效拓展建设项目的范围,打破建筑业垄断机制,不再局限于各企业自身传统行当。通过建立完善的业务体系,增强了企业风险承担能力,拓宽了业务营收来源,全面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 建筑企业在项目前期的角色分析

(1)投资决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PPP项目通常需由政府履行统一的招投标流程,来最终确定参与项目投建的企业(社会资本)。因此,企业在前期项目策划与准备阶段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本企业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择优选取适宜的PPP投资项目进行前期跟踪与决策[2]。

(2)融资管理。融资管理是建筑企业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过程中,在前期需要承担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项目的投资主体之一,企业(社会资本)在进行融资管理时,首要工作即根据项目建设需求和企业经营状况,拟定多个备选的融资方案,洽谈多家国有、商业银行并让其出具相关融资意向方案后,在项目中标落地后,最终选择最优的融资方案。由于PPP项目融资管理与其合同的签订也息息相关,只有与政府相关部门针对本项目落实相关资金投融计划,才能保证项目在企业承建过程中,及时取得银行、金融机构的项目放款。

(3)风险控制管理。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都面临着未知的风险和巨大的不确定因素,PPP项目尤甚。建筑企业(社会资本)应将风险控制作为贯穿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重要方面进行管理。尽早预判风险点、及时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能够有效提升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企业化解风险的能力。

由于PPP项目的建设过程涉及政府和建筑企业(社会资本)等多个参与要素之间的利益牵扯,为更有效的管控风险,建议可借助签订合同或者协议等方式,通过在合同或协议中明确各参与方的责任和权利,并尽可能地对相关条例进行细化,从而在项目建设及运营阶段发生矛盾时,能够依据合同或者协议,保证项目各方参与者的合法权益。[3]

3 建筑企业在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的角色分析

(1)对项目的承包管理。在PPP项目的建设阶段,建筑企业(拥有施工资质的社会资本)一般拥有对于项目的总承包权,因此,企业在总承包管理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项目建设期的把握,以及对于造价控制不当导致成本投入超出预算。所以企业需要通过加强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把控项目整体进度与预算。

在实际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筑企业通常会根据建设环节的技术要求差异,将项目分包出去;同时,建筑企业作为项目的投资主体,需要统筹兼顾整个项目建设活动,包括投资规划、建设施工、进度协调等,因此不能将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项目施工环节。对于分包的管理,企业对分包商的相关资质应进行严格的审查,选择信誉良好的单位作为分包商,同时可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谋求对项目质量的保障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与设计单位沟通协作。设计方案对项目的后期建设和运营都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建筑企业应与设计单位保持高效的沟通协作。因此企业需要结合项目的实际建设施工情况,及时向设计单位进行沟通与反馈。当然,根据项目建设中的不同承发包管理模式(如DBB、DB、EPC等),企业(社会资本)也可选择与设计方签订合同条款,有针对性地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3)与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的协作。在PPP项目建设阶段,企业(拥有施工资质的社会资本)还承担着与建设材料以及机械设备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材料,或大规模的机械与设备,企业需要通过健全的材料采购流程,严格履行材料的送检流程。

(4)企业在项目运营阶段的角色。对于PPP项目,有别于传统现汇,建设期结束后项目还将进入较长的运营期。由于建筑企业(社会资本)通常不具备项目运营资质及能力,建议可通过市场比选,择定专业运营机构进驻项目负责后期运营工作。对于建筑企业(社会资本),如有条件,可将项目公司股权直接转交给运营方并收取一部分固定收益,从而及早退出项目,避免后续风险发生;抑或委托运营方全权负责项目运营期工作,并收取一定回报,作为偿还投入成本的来源之一。在基础设施投入运营期的过程中,建筑企业(社会资本)需要和选择的运营商签订规范的股权转让合同/委托合同,从而明确双方在运营期间承担的权责,同时企业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确保在经营期限结束后,项目经营权将重新移交给政府相关部门。

4 结语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PPP项目模式能够有效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项目的投资主体之一,建筑企业在项目前期承担着投资决策和融资管理的责任,并且需要对项目风险进行提前预判与布控,而在项目建设阶段,企业(拥有施工资质的社会资本)拥有着总承包权,需要与政府方及其出资机构、设计方以及材料设备等的供应商进行高效的协作,从而确保项目能够如期完成。

参考文献:

[1]彭涛.建筑施工企业PPP模式下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8(19):164-166.

[2]刘欣宇,周宗球.浅议建筑企业的PPP项目风险管理[J].建设科技,2018(5):74-75.

[3]邓源,罗玮.PPP模式下建筑企业经营特点与融资风险分析[J].西部财会,2017(6):53-56.

猜你喜欢

PPP项目建筑企业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基于风险分摊的PPP项目投资决策与收益分配构建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当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