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传销特点及治理措施分析

2019-01-13吕柯颍陈丽娜

中国市场 2019年34期

吕柯颍 陈丽娜

[摘 要] 金融传销严重威胁着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给群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财产威胁,金融传销的方式有很多种并且各具特点,其欺骗性与传统的传销手段是不可比拟的,危害性也更强。为了更好地采取措施治理金融传销,要对金融传销形式、运作模式、运作平台、资金流向等有一定的掌握,进而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 金融传销;返利模式;高额回报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4.060

1 金融传销形式分析

(1)虚假金融概念炒作传销。虚假金融概念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金融传销手段,其伴随着公民互联网应用率的提升而逐渐发展起来,利用了用户对互联网金融运作模式不了解、不熟悉的特点,假借金融概念噱头,而并没有实际产品甚至没有实体单位为服务载体而开展的诈骗活动。其往往具有华而不实的特点,打着“资本运作”以及“资金募集”等幌子来进行暗地里的传销活动,例如在“广西一号传销案”中,传销团伙就曾以“资本运作”的名义收敛工人的血汗钱,这些团伙经常在网站上张贴虚假材料和宣传广告,而由于网络监管力度的不足加上百姓对网络金融诈骗的识别度不够等原因使得其越发猖狂。

(2)虚拟货币传销。虚拟货币是金融传销的另一种常见方式,其属于互联网传销范畴,主要通过在网络社交平台、广告平台等推销虚拟电子货币,发展金字塔上下线运作的方式来搞金融诈骗。最为声名狼藉的当属“百川币”,其影响范围之广、涉案金额之多令人咂舌。从运作形式上分析,“百川币”具有自成体系的资金运作模式和管理层级,通过“高额返利”的噱头来诱导用户拉人头、发展下线。用户要想通过百川币获得收益,需要赚取“动态收益”和“静态收益”,而即使是获得的百川币也只能在该平台上消费,所以像极了一个自娱自乐的网络游戏,到百川币运作后期用户只能够通过发展下线的传销型方式来回本。

(3)理财类、支付类传销。理财和支付类传销是最为常见的传销手段,但同时也是最容易使人受骗的手段。一些传销类理财手机应用充分抓住了用户贪图小利的心理特点,利用“先买后返”的噱头诱惑用户充值消费,一旦用户充值之后就会陷入下一个圈套——购物消费,这样一层层的返利模式空有华丽的外表,实质上用户并没有捞到半点好处。一些“推广分润”“购物全返”等噱头的传销方式极易取得用户的信任,均具有下线发展的传销形式,虽然看似其运作规则、推广策略都极为负责,但是风险极大。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普及为此类传销手段提供了可乘之机。

(4)外汇交易类传销。现在涌现了部分以外汇交易返利为名的传销组织,其华丽的名称具有极强的迷惑性,例如“阿尔卑斯资产管理信托公司”,乍一听像是一个正规的信托机构,但实质上是通过投资人交易后层级返利、代理费、税费等形式来运作,同样具有传销性质。此外,用户投资之后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交易盈利、层级返利以及区域代理费三种方式。

(5)高额回报利诱类传销。经济全球化发展也使得一些资本主义世界的罪恶经济活动流入了中国,例如“MMM金融互助社区”这一巨大的庞氏骗局,宣称月收益能够高达30%、年收益更是高达23倍,而且投资半月即可提现的规则使得一大批贪婪者迷失了自我,陷入了金钱的围城。但从正常看,这一特别反常的高额回报率已经足够引起警惕。

2 金融传销特点分析

(1)金融传销的平台化趋势明显。互联网,特别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较低的入门门槛为金融传销组织的猖狂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传销平台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互联网平台、社交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手机App等途径宣传金融产品,拉拢下线,采用广撒网的业务宣传模式,所以其影响往往会波及多个省市;②依托“炫富”、晒“收益”等形式吸引投资;③组织层级较少但涉及人员众多,不再是传统传销组织中能够多达十层的金字塔形式,所以灵活性更强,在查处时难度也较大。

(2)金融传销以金融概念的高额回报为诱骗手段。高额利润、多层级回报的“福利”使得众多不明真相、贪图钱财的群众陷入传销组织当中,而且许多传销组织不再限制参与者的人身自由,容易给社会、当事人造成不是传销组织的假象,进而加深了对“组织的信任”。也有不良公司谎称“上市”可以购买原始股权之名吸引投资,例如“E玛国际”传销一案中,利用“上市电子股权”之噱头在短短数月间吸引资金多亿,社会影响之恶劣,涉案金额之多值得警惕。

(3)金融传销机构组织复杂,总体上呈扁平化。金融传销组织一般具有较为复杂的组织结构,分工明确并且互不干涉,但在互联网模式的影响下呈现出了扁平化的特征,参与人员多为平级“同事”以及“竞争对手”的关系。违法成本极低,这同时也是传销组织猖狂的原因之一。

(4)金融传销的返利模式迷惑性强。金融传销在返利上设置了多重障碍,而且喜欢玩“文字游戏”,许多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很容易就会被其中的返利比例所迷惑,在一层一层的投资中逐渐失去自我、越陷越深,到最后只能够通过加入传销、发展下线的方式来收回自己的成本。一些传销模式有自己独特的支付系统和虚拟货币,资金流向混乱,加大了相关部门的查处难度。

3 金融传销防控措施分析

(1)完善相關法律法规并加大查处力度。金融法制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是造成金融传销猖獗的原因之一,所以必须要健全金融行业的规章制度,规范从业者行为并提升金融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完善准入与退出机制,将法律法规制定细化到各种金融活动的流程当中,实现对金融业的全方位监控,同时还要完善消费者保障机制,加大对非法金融机构的查处力度,让传销组织无所遁形。

(2)重点防范互联网金融传销,加大互联网监管力度。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中的重点,必须要加大对此领域的监管,特别要结合新形势下的传销特点(重点是互联网传销模式及其特点)明确传销的认定范围,加大对大资金流量客户的安全监测,将可疑资金流向上报给上级金融部门或者公安机关,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监督。公安机关在开展金融传销专项行动时,要注意综合分析,对重点领域、重点地域进行整治,推动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将违法犯罪活动的影响降到最低。

(3)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合作。由于金融传销通常会涉及多个地区、多个行业,所以需要多地区公安机关以及金融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为此需要建立调度小组,联合工商管理部门、网络运营商、公安机构深入传销阵地,掌握传销组织性质、运作形式、资金流通方式及流向,必要时还需要网络技术部门的支持以加快违法活动的查处进度。

(4)加强反金融传销的宣传和法制教育力度。为了避免使消费者陷入金融传销骗局中,要开展各类反金融传销宣传活动,增大金融传销案件的曝光力度,开展反传销专题讲座,向公众讲解传销的常见形式及其社会危害性,提升公众对传销的辨识能力。同时,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微博等途径开展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工作金融知识素养。

4 结语

金融传销性质恶劣,影响范围极大,严重威胁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予以严厉治理。文章,分析了不同金融传销的表现形式以及金融传销的主要特点,基于此提出了多条治理意见,包括但不限于法律制度约束、多部门协调配合治理、加强社会舆论宣传教育力度以及加大对违法金融传销活动的查处力度等措施,净化金融行业环境,保障群众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邓亮.金融传销的形式、特点及防控[J].南方金融,2019(3):49-55.

[2]宋海明. 金融传销新变种:智商与贪婪的对决[N]. 第一财经日报,2017-08-16(A09).

[作者简介]陈丽娜(1981—),女,汉族,山东宁阳人,客户经理,理财规划师,研究方向: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