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9-01-13毛芳
毛芳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首先分析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然后针对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培养 核心素养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历史学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介个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更好的完成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气质及历史素养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的历史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全面的发展。高中生与社会接触的还不深,还不具备健全的社会理念[1]。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使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学习高中历史能够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思想有更多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气质和历史修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能够指导如何与他人相处。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学习效果
在学习历史时,学生需要对不同时间段的人物以及事件进行梳理,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掌握学习技巧,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还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于历史的认识是逐渐深化的,通过历史的表象可以看到历史的本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能够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教师往往在课堂上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考试的技巧[2]。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氛围会显得枯燥而无趣,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重视程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的方法。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通过图片、视频等的辅助能够将抽象的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让学生快速的进入到历史情境中,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在将主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更多的了解,有利于对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比如,在学习“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不同小组代表不同的学派,并且鼓励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学派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角色表演,使学生在历史背景中更好的理解历史事件。
(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指的是对事物与特定事件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将史实放在历史框架中才能够有更加准确的理解。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3]。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时间轴来辅助学生学习历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会涉及很多的历史事件,学生在梳理事件的时间关系时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时间轴、历史年表、时序线等方式将教材中的知识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历史地图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时,教师应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出发。时间轴能够让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但是对于事件发生的位置则仍然感觉很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地图来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清代疆域图》和《秦朝疆域图》,通过观察和对比,学生能够直观的发现清代的疆域要比秦朝的疆域大很多。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概括历史事件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够理解单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背景。但是,将多个事件放在一起时,学生在思维上就会产生混乱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各个事件有效的串联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梳理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发展的过程带有不可逆性,要想认识历史必须要对现存的史料进行研究[4]。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让学生在搜集、整理、辨析历史史料的过程中对历史形成更加正确的认识。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查询文献,获得文字图片。在进行史料实证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收集史料的方式有很多种,学生可以到图书馆或者博物馆进行寻找,也可以通过纪录片获得相关信息,还能够通过网络途径获得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搜集文字或者图片、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影视资料让学生学会甄别信息。影视资料更加具有直观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影视资料和文字资料融合在一起去分析历史事件,辨别影视资料中的错误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在观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影视剧中的剧情是否符合史实,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鉴别能力的提高。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互证来培养史料实证。学生在搜集历史资料时会搜集到很多不同的信息,在这些资料中可能会有错漏的地方。学生可以对这些资料进行对比和互证,将资料中的漏洞找出来,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釋
历史解释指的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历史解释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和解释。首先,学生应该能够对史实和解释进行区分,理解和评析各种历史解释。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倾向于将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与真实的历史相等同。因此,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材料会受到时代、经验、理念等的限制,鼓励学生用于用审视的目光去看待历史解释。其次,学生需要能够对历史事件、人物或者现象进行叙述,将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的表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路线进行提前预设,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的解释。最后,学生需要能够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解释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表象主要指的是教材中对李四时间的叙述。教师应该在备课时深刻的解读教材,根据教师目标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精心的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能够对各个历史事件中的因果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
(五)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指的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种文化之间都进行了交融,我国的文化也受到了世界文化的影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有利于加强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首先,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教师应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追求,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其次,教师要深刻挖掘教学素材。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和指导性,学生不仅能够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有良好的认知,还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最后,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碰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戚建满.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J].学周刊,2019,(16):63.
[2]陈春娟.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68-69.
[3]徐燕文.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教书育人,2019,(13):47.
[4]巩汉涛.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以时空观念为例进行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45.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阳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