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军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2019-01-13张帅周聪
张帅 周聪
习近平主席强调,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要想打赢现代化战争,就必须建设一支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战斗力根本标准,建立健全基于聯合、平战一体的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体系,构建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和能力建设,调整完善战备制度,健全实战化军事训练制度,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强军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各军兵种现代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中国空军在维护国家主权、国土安全和国际利益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人民空军迎来成立70周年,空军正在进行全面升级,以具备更强的合成作战能力、综合保障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空军建设发展进步是全面系统的整体进步。一是高起点、成体系建设,全链条发力。应对空天威胁,顺应军事领域深刻变革,加快推进空军由航空型向航空航天型转变。
为适应现代战争突发性强、节奏快等特点,实现武装力量快速部署和装备远程投送,大型运输机的战略空运能力必不可少。2017年纪念建军90周年阅兵中,1架运-20战略运输机和2架运-9战术运输机飞过阅兵场,这是空军运输机首次在阅兵式上亮相。新型大、中型运输机为人民空军履行使命任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持,使空军的空中投送能力实现全面跃升。
运-20是继歼-20之后又一种“20”时代主力机型,也是国产第一种战略运输机。运-20的出现,彻底改变中国不能自行设计建造战略运输机的历史。该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进行长距离空运和空投作业,使我军遂行战略投送、空降作战、海外撤侨等任务能力得到提升。
作为空军“空天一体、攻防兼备”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降兵以能超越地面障碍、实施远距离奔袭而成为现代立体战争中一支重要突击和威慑力量。
今年4月在青岛举行“庆祝海军成立70周年阅舰式”后,我国海军建设的突飞猛进到现在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令人记忆犹新,而在刚刚结束的国庆阅兵中,海军方阵的阵容无疑又一次“惊艳”到了全世界。
本次国庆阅兵的装备方队编为7个模块共32个方队,其中,海上作战模块由岸舰导弹方队、舰舰/潜舰导弹方队、舰载防空武器方队组成,展现了我国海军乘风破浪、向海图强的能力和决心,更有海军空中方阵中各类先进战机所组成的战斗机群展示了我军的反潜巡逻作战、预警指挥、远海作战、对海突击、远距离支援掩护、制空作战等战场能力。
对于中国海军而言,在成立至今的70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历练,正是我国科技强军的最好例证。在我国海军各项舰艇技术中,舰载电子技术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也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目前国内军用舰船电子装备研发单位主要以军工集团科研院所为主,舰船电子信息相关科研院主要集中在中船重工集团。中船重工是我国船舶工业的骨干力量,肩负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的神圣使命和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重任。
如今,中国海军正向近海防御与远洋护卫相结合的方向转型,朝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目标,开启了向海图强的新篇章。
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要求。建设陆军、重塑陆军,必须提高工作质量和效能。坚持信息主导,把信息力作为形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关键因素,把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高效利用作为重要抓手,科技驱动,集成发展,推动陆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坚持任务牵引,适应国家战略利益发展的新要求,大力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加强陆军部队数字化、立体化、特种化建设,推动陆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坚持精兵制胜,优化力量编成和规模结构,使部队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推动陆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高标准加强核心能力建设。紧紧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加快构建适应联合作战、全域作战的力量体系。把握人这个战斗力生成的决定因素,统筹军事人力资源建设,充分发挥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育人功能,锻造善谋打仗、能打胜仗的优秀军事人才。充分发挥科技对战斗力生成的支撑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任务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深入研究把握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创新发展陆军建设和作战理论,大力加强实战化训练,全面提高精确作战、立体作战、全域作战、多能作战、持续作战能力。加强边海防管控、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等能力建设,有效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
自2015年组建军改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战略威慑和常规威慑能力得以增强。但与此同时,随着空军和海军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威慑能力更加多元化;而太空、赛博和电子战任务也将由新组建的“战略支援部队”承担,这些都可能会给火箭军的地位造成一定影响,尽管如此,火箭军作为中国战略威慑力量的核心地位不会改变。
火箭军是中国军事能力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高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战略威慑力量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正通过多种渠道,包括历次阅兵,都向外界展示其日益增长的战略威慑力和常规精确打击能力。
作为高科技部队,“数字化”与“实战化”必须并驾齐驱,未来战场无声搏杀将越来越常见,创新将成为战争胜负的“引擎”。火箭军各级指挥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头脑里“科技创新”这根弦绷得紧而又紧。
某导弹旅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搭建起具有模拟操作、指挥控制、综合保障等功能的一体化指挥训练平台,各作战要素与旅、营指挥所实现互联、互通、互动,官兵不出营门随时随地都能展开训练,训练效益大幅提升。
如今,火箭军已形成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近中远程和洲际导弹齐备、固态与液态并存的武器系列,实现“导弹装备集成化、操作系统简便化、指挥流程信息化”;一批不同型号和不同发射方式的现代化导弹阵地,在祖国的崇山峻岭竣工;作战方式从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作战样式从依托既设作战阵地到无依托、野战化机动发射、随时能打;快速机动能力和准确打击目标能力迅速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实现历史性飞跃。
国家是军队的根本依托,网络强国建设能为信息强军提供强大的人才、技术和物质支撑。各军兵种信息强军建设作为网络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信息时代国家对军队能力建设的迫切要求。推进信息强军,就要借势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和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东风”,把军队信息化建设根植于网络强国的时代背景和总体战略布局中,融合集成军队建设和作战各领域各系统,提升军队建设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促进各类作战要素集成融合,提升军队整体建设水平和体系作战能力。
(本文第二作者单位系火后直属工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