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三重属性
2019-01-13王国龙
王国龙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作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它具有鲜明的自身属性。其政治属性主要体现为党内民主、党际民主、人民民主,工具属性主要表现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价值属性主要贯穿于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人民共享。
【关键词】 政党制度 民主性 合作性 人民性 依规治党
【中图分类号】D0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22.0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1]它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保证。
民主性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属性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2]不同于金钱政治下西方政党通过资本操纵、暗箱操控的民主选举、民主讨论等有名无实的无意义民主,[3]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所在,以政党制度民主性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党内民主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民主性的基本前提。我国各政党都是现代民主政党,这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民主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民主意识。政党的民主意识主要体现为党员的民主意识和党组织的民主意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十分注重其成员在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等方面民主意识的培养,同时注意发挥各级组织在党内进行民主宣传、教育方面的作用,培养良好的民主氛围。第二,民主制度。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党内民主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靠党内民主制度来保障。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领导制度、干部制度、选举制度、决策制度等各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形成了一整套的民主制度体系,保障党内民主运行。第三,民主文化。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主体,各政党在党内民主价值观念、党内民主文化载体、党内民主文化氛围、党员主体作用发挥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形成和发展良好的党内民主文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党际民主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民主性的内在要求。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第一,政治协商。政治协商可以充分体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民主性。无论是年度协商计划的制定,还是协商议政格局的构建,抑或政协民主监督的具体形式,都是政治协商的具体体现。在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中,执政党和参政党共同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第二,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关键之一。《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2016年修订)强调,必须实行全方位监督,“各级党组织应当支持民主党派履行监督职能”。[4]各民主党派通过提出意见、批评、问询等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执政党要完善知情、沟通、反馈、落实等机制,对来自各参政党的民主监督予以回应。第三,参政议政。参政议政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具体体现。人民政协章程明确规定,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5]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各民主党派通过调查研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充分发挥民主,参与政治活动。
人民民主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民主性的根本保证。人民民主是我国各政党政治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摄这一制度的灵魂。第一,体现人民意志。各民主党派分别联系着一部分劳动者、爱国者以及知识分子,其成员来自广大人民群众,体现了其联系和代表的是人民的意志,本身就属于人民的范畴。各民主党派深入人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反映人民呼声,也是人民意志的体现。第二,汲取人民智慧。无论是哪个政党,脱离了人民群众就必然面临着灭亡的危险。各民主党派在进行政治活动时,通过民意调查来反映民众呼声、强化自身建设,充分动员人民群众,“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6]依靠人民智慧,從事政治活动,履行政治职能。第三,代表人民利益。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民主性还表现为最终的民主目的是要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团结力量,以最大程度上满足人民需要。各个政党通过树立牢固的民主意识,制定保障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提升综合民主能力,以最大程度上代表人民利益、表达人民诉求、满足人民需要。
合作性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工具属性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7]不同于西方政党之间披着合作的外衣而对国家公共权力进行争夺,[8]我国各政党坚持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这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体现,通过政党合作推动民主实现。
政治协商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合作性的基本形式。政治协商是对国家重大问题在实施前期和中期进行协商。第一,政治协商有利于体现合作意志。政治参与是政治合作的主要形式,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合作性的重要体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建立在人民群众利益基础之上的政党制度,人民民主是其独特优势和根本特征。合作型政党关系有利于各政党代表其所联系的人民群众进行合作,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参与。第二,政治协商促进合作形式完善。政治协商会议是新型政党制度的组织形式。从全国委员会,到省、市、县、乡地方各级委员会,政治协商会议都有完整的组织机构和清晰的职责功能,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结合各地区具体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体系,保证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合作性优势的充分发挥。第三,政治协商有利于促成合作目的。如何保证来自人民各阶层利益诉求得以实现,如何最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这是我国在政治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团结了各方力量及各界爱国人士,充分倾听他们的利益诉求,考虑群众的实际需要,这样才能促成“最大同心圆”的民主目的。
民主监督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合作性的重要保障。在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中,民主监督是对国家法律实施、重大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实际问题解决和国家机关工作等情况而进行的协商式监督。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民主监督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非损耗性。由于党派之间的恶性竞争,损耗性政治监督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政治效能低下、人民利益受损。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于规避了这种政治损耗,通过民主监督实现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大联合,携手共同促进民族复兴。第二,非权力性。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主体是亲密合作的关系,而非隶属关系,当然也不适用于法定约束力或强制执行力,而一般表现为批评、建议等劝导性、说服性行为,提高政党合作的效率。第三,平等协作性。从法律地位上讲,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平等的。从历史来看,它们都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亲历者和重要参与者。正是基于这种关系,所以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指导下,各政党间的监督是协作性监督,具有鲜明的平等性。
参政议政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合作性的核心体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突出特征是政党合作的真实性及有效性。第一,参政议政主要体现在“一参加三参与”。各民主党派通过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政策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方针制定和执行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这就保证了参政议政的真实性和广泛性。第二,参政议政的形式为自下而上。我国各民主党派人员分布在各行各业,通过调查研究自下而上地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实际民生进行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第三,参政议政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补充。各民主党派经常在人民群众中开展调研,形成意见,为国家发展提出建议。如2019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就“救命救急药进医保”“打赢蓝天保卫战”“治理洋垃圾”“改农村厕所”等一系列关于国计民生的问题进行提案,为政党联系人民群众广开言路、增加思路,从根本上反映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合作性的巨大优势。
人民性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属性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9]不同于西方政党打着“人民主权”的旗号谋取本阶级利益,[10]我国各政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把人民需要贯彻到我国发展的全过程。
依靠人民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人民性的本质要求。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从本质上讲是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从各要素来看,人民政协是我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主党派是由来自人民群众中优秀的爱国者组成的政治组织。在长期实践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新时代条件下,必须继续依靠人民。第一,当好群众联络人。各政党须注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从人民群众中吸收新鲜血液,补充自身力量;帮助人民了解政协的性质和任务,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支持政协工作。各级政协机构须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开展工作,切实联系群众。第二,做好群众利益代表者。各政党及各级政协机关必须高度重视政协委员队伍建设,筛选“年富力强的、有议政能力和能够进行社会活动的人”[11]进入组织,提升基层政协代表能力,把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人吸纳到政协组织中,真正代表群众。第三,成为群众知心人。各政党及各级政协组织须把开展社会实际情况及人民生活调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健全群众调研机制、群众走访机制、提案机制,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形成报告或建议,以提案等形式向党和国家有关机关反映。
为了人民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人民性的根本目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自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本质是人民民主,“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12]新时代须继续坚持为了人民,把人民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一,广泛调查和搜集人民群众关注、影响人民生活质量、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用翔实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及时将这些问题整理并提交给中国共产党及国家相应机关。第二,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在各个方面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建议,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大力发展生产、革新技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第三,倾听并努力反映人民的呼声,时刻关心人民生活,能于为人民群众代言、敢于为人民群众代言、善于为人民群众代言,将他们的需要提交给党和国家,引起关注,促进人民需要的满足。
人民共享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人民性的核心价值。习近平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3]新时代,要继续做好人民共享,必须发展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第一,以共建为前提和基础。我国各政党都是联系一部分社会精英的政治组织,它们必须充分调动发展成果在社会中的积极性和示范性,为人民共享提供前提和基础。第二,建立健全共享機制。良好机制的建设能够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必须积极调查思考,建言献策,为建立健全共享机制发挥自身作用。第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保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每个人都会无私地为一个由他们的共同宗教所确定的目标工作”。[14]在营造人民共享的良好环境过程中,各民主党派及政协委员须认真关注和切身体会社会发展环境,根据人民需要向党和国家建言献策。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课题“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18VSJ012)
注释
[1][2][7][9]《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18年3月5日。
[3][美]约·埃尔斯特:《协商民主:挑战与反思》,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第70页。
[4]《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1页。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人民政协报》,2018年3月28日。
[6]《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8页。
[8]王韶兴:《政党政治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419页。
[10]叶麒麟:《民主、反民主抑或过时?——西方学者对当代西方政党政治定位的研究》,《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4期。
[11]《习仲勋论统一战线》,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515页。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96页。
[1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13页。
[14][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00页。
责 编∕马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