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混配基质对棱丝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2019-01-13王珧王博伟陈艳丽王旭曾丽萍朱国鹏
王珧 王博伟 陈艳丽 王旭 曾丽萍 朱国鹏
摘 要:为筛选出以木渣为基础的适合热带地区棱丝瓜无土育苗的复合有机基质配方,以木渣、蔗渣与椰糠等3种热带有机基质为基础,研究了6个不同混合基质配比(木渣、蔗渣、椰糠按照体积混合,体积比分别为:M1:10∶0∶0;M2:6∶0∶4;M3:6∶1∶3;M4:6∶2∶2;M5:6∶3∶1;M6:6∶4∶0)对棱丝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6处理出芽率最高,为93.06%,其次是M4、M3、M1、M5;从形态指标上看,M3处理各项指标表现最优,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从生理指标上看,CK1和M3处理整体表现最好,与其余各处理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综合来看,M3处理形态和生理指标整体表现最优,是以木渣为基础的适合热带地区棱丝瓜无土育苗基质的较优配方。
关键词:棱丝瓜;木渣;育苗;基质配方
Effect of different matrix formula to Luffa acutangula (L.) Roxb. seedling growth
WANG Yao, WANG Bowei, CHEN Yanli, WANG Xu, ZENG Liping, ZHU Guopeng
(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 Hainan University , Haikou 570228, Hainan,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out the composite organic seedling matrix formula for Luffa acutangula (L.) Roxb, the effect of six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composite organic matrix(wood residue, bagasse and coco coir are mixed by volume, and the volume ratio is M1:10∶0∶0;M2:6∶0∶4;M3:6∶1∶3;M4:6∶2∶2;M5:6∶3∶1;M6:6∶4∶0, respectively ) on the seedling of Luffa acutangula (L.) Roxb.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e of emergence of treatment M6 (93.06%)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M4, M3, M1, M5. The treatment M3 exhibited the best morphological indicators, which were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other treatments. The treatment of CK1 and M3 showed the best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which were observ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other treatments. In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M3 was the best composite organic matrix seedling matrix formula for Luffa acutangula (L.) Roxb. based on wood residue in tropics.
Key words: Luffa acutangula (L.) Roxb.; Wood residue; Seedling; Matrix Formula
有棱絲瓜[Luffa acutangula(L.)Roxb.]品质脆嫩、味清爽口,是华南地区的特色蔬菜。由于其喜温惧寒,两广地区和北方温棚在冬春季节很难种植,海南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利用季节差种植有棱丝瓜具有独特的优势[1]。有棱丝瓜在海南四季均有大面积的栽培,其产品不但北运内销,且大量出口港澳市场,是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有棱丝瓜秋季繁制的新种子,在当年冬春季节播种,普遍会出现发芽率低、发芽缓慢、出苗不整齐等现象,而且丝瓜土壤育苗移栽成活率较低,因此对丝瓜进行基质护根育苗尤为重要,不同基质配方会影响丝瓜幼苗的质量[2]。结合海南本地资源,筛选适宜的丝瓜无土栽培育苗基质配方是棱丝瓜培育壮苗的主要措施之一,据统计,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面积最大,应用最广泛的栽培方式,且世界上90%的商业性无土栽培采用基质栽培,基质主要有岩棉、泥炭、珍珠岩、锯木屑、树皮、椰子纤维等[3-6]。目前岩棉和泥炭是世界上公认的较理想的栽培基质。但随着逐年大量使用,给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负面效应;若不是原产地,其价格昂贵[6-7]。近年来,国外已经开发了锯木屑、树皮等有机基质,不但可以大幅度降低栽培成本,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8-10]。木渣作为海南的本地资源之一,辅以蔗渣、椰糠等南方地区的农业废弃物,不仅价格相对便宜,而且符合环保、就地取材的要求。笔者以有棱丝瓜为材料,以木渣、蔗渣与椰糠等3种热带有机基质为基础,研究以木渣为基础的适合热带地区有棱丝瓜育苗的复合有机基质配方,以期为海南棱丝瓜的壮苗培育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材料为‘华宝棱丝瓜,海南大学园艺学院选育;腐熟的木渣、椰糠、蔗渣,购自海南文昌有机基质处理厂;商业基质和草炭、珍珠岩购自海口市花卉市场。
试验于2016年10—12月在海南大学园艺学院的温室基地和试验室进行。本试验设有6组处理和2个对照组,3次重复。将基质按照配方进行混合放入72孔穴盘的穴位中,1 m3基质加入2 kg三元有机复合肥(总养分>45%;N、P2O5、K2O:15-15-15),播种前对棱丝瓜种子进行催芽处理,用0.5%~1.0%过氧化氢溶液浸种10 h,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晾置8~12 h进行催芽,催芽在25~32 ℃的条件下恒温或者变温进行,每8 h用温水冲洗1次,翻种1次,待8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后采用可调节喷头式喷壶浇灌。有棱丝瓜幼苗3叶1心时,随机取9株进行指标测定。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有6组处理(M1、M2、M3、M4、M5、M6)和2个对照组(CK1、CK2)。具体各配方成分百分比如表1。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基质理化性质的测定 容重:取一容积一定的烧杯,装满自然风干的基质称质量,以基质质量除以容积即为容重[10]。孔隙度的测定参照李谦盛[10]方法;pH值测定用上海任氏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610型笔式数显pH计。EC值测定采用北京哈纳科仪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防水型袖珍EC/TDS微电脑测试笔HI98311型。
1.3.2 丝瓜幼苗形态指标测定方法 茎粗用游标卡尺测量根茎上部的1/3处;株高用直尺测量茎基部到生长点的长度;根长用直尺测量根基部到最长根尖的长度;叶面积采用纸重法;根体积采用排水法测量。植株干鲜质量的测定:按地上部和地下部分开取样,鲜质量直接用1/1 000电子天平称量,然后将鲜样在105 ℃杀青10 min后,在70 ℃烘至恒重,用1/1 000电子天平称量[11]。
壮苗指数=(茎粗/株高)×全株干质量[12]。
1.3.3 生理指标测定 叶绿素采用95%乙醇浸提法测定;可溶性糖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根系活力采用TTC法测定[13]。
1.3.4 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Excel和DPS 7.05版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复合有机基质理化性质的比较
育苗基质的适宜容重为0.10~0.85 g·cm-3 [14]。由表2可知,本试验所用6个处理和2个对照基质的容重都在此适宜范围内。孔隙度是衡量基质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适宜育苗基质的总孔隙度要在60%以上[14]。本试验6个处理和2个对照的基质均在适宜范围。
棱丝瓜根系在弱酸性至中性条件下生长较为适宜,在pH 5.5~7.2范围内均可以正常生长[15],从表2中可以看出,除CK2外所有处理的pH都是适宜的。EC值反映的是基質中可溶性盐分浓度的高低,从表2可得,EC值CK1>CK2>M1>M5>M3>M6>M4>M2。
2.2 不同处理复合有机基质对棱丝瓜出芽率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M6的出芽率最高,为93.06%,其他出芽率超过80%的处理有:M1、M3、M4、M5;2个对照组出芽效果不太理想,尤其CK1组,出芽慢且不均匀。
2.3 不同处理复合有机基质对棱丝瓜形态和干鲜质量指标的影响
从表3各处理的形态指标综合来看,6个处理的形态指标均优于2个对照组,且大部分处理均与对照组呈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又以M3处理的丝瓜苗形态指标表现最优,显著或者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从表4各处理的试验数据和差异显著性分析可知,所有的干鲜质量指标中,6个处理均高于2个对照组,M3干鲜质量最大,CK1最小,M3处理的丝瓜苗植株干鲜质量表现最优。丝瓜壮苗指数是衡量幼苗质量的重要指标。M3最高,CK1最小,M3、M5、M4间无显著差异,6个处理均高于CK1;M3处理的壮苗指数最大。
2.4 不同处理复合有机基质对棱丝瓜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从表5可知,在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上,CK1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M3、M4处理。从根系活力来看,CK1、M3、M2、M5、M4处理表现最优,且5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从可溶性糖含量上看,6个处理均极显著优于2个对照组。综合来看,M3和CK1 2个处理的生理指标综合表现最优。
3 讨论和结论
复合基质的理化性能决定了基质配方的优劣,而复合基质的理化性能又取决于基质的材料与组成,因此选用何种材料作为基质材料,及如何设计配方中各基质材料组成是制作优良无土栽培基质的技术关键和核心[16-18]。
木渣是木材加工的下脚料。具有很强的吸水和保水能力,用作栽培基质已经很多年。作为基质的木渣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堆沤,堆沤可以加入较多的氮素,以消除树脂、单宁和松节油等有害物质,平衡C/N比值。作基质的木渣不应太细,小于3 mm的木渣所占的比例不应超过10%,一般有80%在3.0~7.0 mm之间。多与其他基质混合使用[14]。么宏伟等[19]研究表明,在木屑中添加玉米芯,能显著提高了黑木耳的复水率。这与本文中,木渣与蔗渣、椰糠等混合施用效果优于纯木渣的结果类似。伍琪等[20]研究表明,锯木屑经腐熟后可代替泥炭等作为油茶育苗基质。经结果分析,本文中以木渣为基础的育苗基质配方在理化性质、出苗率、干鲜质量、生理指标等方面比泥炭组基质表现好,因此木渣混合配方可代替泥炭作为棱丝瓜的育苗基质。
本试验的6个不同复合基质配方,从理化性质上看,所有处理的容重、总孔隙度和pH均在适宜范围内。但CK1组的EC值明显高于其他组,且CK1的出苗率最低,这可能是因为商业基质在生产时混入的化肥较多所致,处理M3显著优于对形态和生理指标整体均表现最优。
综上,M3是促进丝瓜苗生长发育的最佳无土栽培育苗基质,是适合热带地区以木渣为基础的丝瓜无土栽培育苗基质的较优配方。
参考文献
[1] 冯学杰,吴月燕,符坚,等.北运型有棱丝瓜新品种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2014(16):26-28.
[2] 孙颖,颜志明,郭世荣,等.不同基质配方对丝瓜幼苗生长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3):113-115.
[3] 宁艳民.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对蔬菜品质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8,12(26):22-23.
[4] 樊亚敏.无土栽培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及发展[J].河南农业,2016(6):40-41.
[5] 何时雨,马旭东,李伯松,等.木薯茎秆复合基质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现代园艺,2018(22):7-9.
[6] 肖守华,赵西,肖真真,等.以椰糠为基质的设施甜瓜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筛选[J].山东农业科学,2019,51(1):61-64.
[7] 朱国鹏,刘士哲,陈业渊,等.基于椰糠的新型无土栽培基质研究(Ⅱ.)——配方试种筛选[J].热带作物学报,2005(2):100-106.
[8] CLEDUALDO B,PEREZ.Philippines recommends for coconut (3) [M].Ma-nila: Philippine Coconut for Agriculture,Forestry and Natural Resour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3:136-137.
[9] MEEROW A W.Growth of two tropical foliage plants using coir dust as a container medium amendment[J].HortTechnology,1995,5(3):237-239.
[10] 李谦盛.芦苇末基质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园艺基质质量标准的探讨[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4:103-120.
[11] 陈艳丽.水培生菜有机态氮的营养效应及营养液溶氧管理技术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4:23-24.
[12] 张宪政.作物生理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13] 李合生,陈翠莲,洪玉枝,等.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4] 郭世荣.无土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5] SCHIE W.Standardization of substrates[C].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rowing Media and Hydroponics.1997: 71-78.
[16] 任志雨,切巖祥和,王丽娟,等.椰糠与蛭石不同配比在黄瓜无土育苗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14(2):53-56.
[17] 仇淑芳,杨乐琦,黄丹枫,等.草炭椰糠复合基质对‘紫油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6,34(2):40-46.
[18] 樊煜,李治勤,晏清洪,等.不同配比沙培基质对奶白菜发芽和生长的影响[J].中国瓜菜,2019,32(2):40-42.
[19] 么宏伟,韩越,李元敬,等.不同培养基质和栽培方式对黑木耳感官品质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7,45(6):51-56.
[20] 伍琪,陈健波,甘福丁,等.腐熟杂木屑及凋落物基质在油茶育苗上的应用[J].广西林业科学,2017,46(4):43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