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生命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19-01-13王莉红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校园内生命安全演练

王莉红

小学生的认知处于萌芽阶段,容易产生生命安全意识淡薄、不够尊重和珍视生命等问题。小学生命安全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拓展对生命的认知,还能够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学校应该立足于现有教育资源,从生命教育的实施入手,建构良好的小学校园生命教育模式。

课堂教学植入式。“植入”,顾名思义便是将生命安全教育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做到双管齐下。但要达到最优效果,在进行课堂植入时要注意两个方面。

第一是对课堂教学的植入要体现出专业性。具体表现在“因材施教”,即根据不同的课程设计不同的切入点和内容。比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从精神层面入手,将教学内容引申到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对生命哲学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探讨;而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层面上,教师可以在讲授体育专业内容之余,以游戏或奖励等方式对课堂植入生存技能、急救技能等知识教育。

第二是对课堂教学的植入要注意适度性。即生命安全教育在课堂中的植入要适度适量,不能影响主课程教育。否则不仅没能锦上添花,反而适得其反。

校园文化渗透式。校园文化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一是环境方面。学校可在校园内张贴有关生命安全的标语,让学生随处可见,也可发布生命安全类的板报、文化墙内容,让学生在与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氛围中学习。

二是精神方面。要想真正让学生把生命安全教育记在心里,就必须在精神层面进行引导。学校可以把生命安全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从上至下地展开引导。在设计各类校园活动时,将生命安全理念贯穿在各种活动中,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自发地去学习和强化。

实践感悟体验式。推行生命安全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俗话说:“实践才能出真知。”只有让学生亲自进行体验,才能让他们内心得到最真切的感悟和最深刻的印象,从而使生命安全教育达到最好的效果。学生切身体验能够将课本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在得到感悟之余还能掌握真正的技能,增强自护自救的能力。

生命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也可主动开发资源到本地的专业机构由专业人员指导开展。在校园内开展的活动可以是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的自然灾害应对演练,培养学生的逃生避险能力。比如武汉市武昌区回民小学每学期进行防震减灾、防恐防暴、应急疏散等演练,还请来附近专业消防队进校对师生进行消防演练和指导,让学生有更多的关于生命意义的体验。通過这些体验,学生可以将生命和安全联系起来并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一定的思考,从而对其人格的培养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安全观和价值观。

生命教育其最终目标指向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以生为本”的生命健康教育,体现了教育的生命化原则以及新课改背景下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核心素养的要求。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回民小学)

责任编辑/潘静娴

猜你喜欢

校园内生命安全演练
首次演练
校园里若有人行凶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新都区:强化工伤源头治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守护“洲岛”民众生命安全的卫士
墨尔本女子学院将拆除校园内所有垃圾桶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设施选用经济性分析——以G312无锡段为例
墨尔本女子学院将拆除校园内所有垃圾桶
某高中校园内颗粒物尘源调查实测与分析
未雨绸缪演练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