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导育 规范养成
2019-01-13胡文忠,黄月珍,张素珠
胡文忠,黄月珍,张素珠
摘 要:文章阐述了如何在学生日常生活和校园学习活动中,运用多种导学导育策略,引领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以提高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导育行为;养成规范;教育合力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8-0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3-0005-02
学校、家庭应加大对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力度,从小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获得意志力的磨炼,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矫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一系列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式、方法和策略,引领学生在为人处世和学习活动中展示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地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规范和改善行为习惯,以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一、利用教育合力,纠正行为养成
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和家庭教育活动,让这些教育活动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引导学生参与到行为养成教育活动中。教师、家长要通过多样化的途径获取一些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和经验,同时教师和家长自身也要养成一些好习惯,实施规范学生行为的教育策略,做到以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导学生。使学生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熏陶与导育中,逐渐从心灵深处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并在教育合力的鞭策与教导下,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矫正自己在为人处世和学习活动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家校教育的合力中,奠定行为习惯的良好基础。
例如,福建省平和县玉溪小学(以下簡称“我校”)五年2班学生吴××,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吴××同学学习表现较差,课外作业经常没有按时完成,甚至谎称把作业落在家中,课中作业做得缓慢,也没有全部完成过,书包中的课本、作业本杂乱无章,学业成绩属于学困生水平。面对这种学情,班主任黄月珍与其家长反复沟通、交流,了解到吴××同学在课堂听课和做作业时的注意力、控制力存在着一些问题,口头表达能力也较差,在学校和家里不能自觉进行学习,父母一旦看到孩子肆意玩耍,就持着粗暴的教育方式指责、打骂,孩子的性格逐渐变得内向。班主任黄月珍与其家长根据吴××同学行为习惯上的缺点,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与学习表现优秀的学生做同桌,让学优生帮助、督促吴××同学及时完成作业,教师给予其适当的激励;要求家长抽出时间,加强对孩子的家庭作业进行监督,一旦出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理性对待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与科任教师相互签字或留言,对孩子当天的作业情况和学习、表现进行概括;班主任与家长一道要求吴××同学必须在固定的位置做作业,把学习用品整理好、摆放整齐,形成做事有序的良好习惯;家长做到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多与孩子交心,聆听孩子的心声,鼓励孩子勇于表现自己的优点,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失误,批评时要恰到好处、有理有据,规避孩子出现自暴自弃的心理,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温馨的家庭;班主任在班级里一旦发现吴××同学的一些优点,及时给予其褒奖,树立他的学习自信心。通过一学期家校合力的辅导与帮助,吴××同学的性格变得开朗而自信,在课堂学习、课外实践活动中,能够积极发表独特的见解,逐步提升交际能力和自我理解能力,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逐渐消失,学业成绩走向中上水平。
二、利用环境熏陶,规范行为养成
学校要充分利用环境熏陶的作用,运用宣传栏、文化墙、黑板报、班级微信群、班级QQ群、少先队文化广播站等宣传手段或策略,广泛宣传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知识,让学生在课内外通过自习、自悟等形式,不断规范自己为人处世和学习的习惯,在浓郁的环境熏陶中使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逐步形成。学校要对校园环境加以修缮和优化,有针对性地设计新颖而生动的文化宣传氛围,在这些文化宣传版面上,应着重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及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知识内容占比率,营造浓厚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氛围,建构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校风。教师要利用环境熏陶、引领学生从心灵深处建构规范行为习惯,使学生从思想上、行为上向良好行为习惯看齐。
例如,2018年是我校规范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活动年,胡文忠校长带领全体校务成员制订“营造浓厚文化校园,塑造良好行为养成”活动方案,在校园中开展一系列积极向上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行为养成教育活动氛围,要求全体师生对照自己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找差距、补不足,不断地规范自身的行为。教师除了对自己的从教行为、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反思,也要对自己的各种行为习惯加以完善和提升。在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中,把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利用班级微信群、班级QQ群,不定时地宣传行为养成教育知识、案例,让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行为上有感触、有行动,有效地引导学生规范行为习惯。胡文忠校长多方筹资,不断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对学校的LED电子板、校园文化墙、文化长廊、宣传栏、班级文化墙进行改造,把王阳明“知行合一”文化展示在校园中;把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先进事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利用课间时间熟记各种守则,按照这些守则对照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班级的文化墙内容凸显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规范,有效地营造浓厚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氛围;更新少先队广播室的硬件设施,整改少先队广播室成员组成;定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黑板报比赛,择优评先进行展示、奖励。
三、利用活动开展,夯实行为养成
学校要充分开展各种德育和知识学习活动,夯实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地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改正在与他人交往中和学习行为的不良习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带来的益处。整合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因素,并且使“知、情、意”统一地落实在“行”上。教师要把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寓于班会、少先队活动和日常学习活动中,促使学生在升国旗仪式、文明劝导值日、大课间活动和多样化的校外公益活动,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中,明确怎样才能做到知行统一,实现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的。
例如,我校经常性地开展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把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理念贯穿于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在“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学雷锋做好事”“拾金不昧”“乐于与他人交往”等主题班会里,教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大胆表达各自的所见所闻,讲述自己如何从活动中学习和体验到关爱他人、为同学和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如何做一个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品學兼优的学生,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和校园学习活动中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给自己制定一个可行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目标,让自己早日与品学兼优的学生看齐,实现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在主题活动中组织学生间相互评价各自学习与表现情况,相互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班主任张素珠带着六年1班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为社区孤寡老人献爱心;倡导全校师生学雷锋做好事,为创建美丽温馨校园奉献一份力量;在校外研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提升实践能力。通过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学生亲身经历良好的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愉悦,形成了美好的心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利用榜样宣传,完善行为养成
进行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最为便捷的途径,就是运用榜样宣传活动策略,因为榜样宣传的力量是无穷、巨大的,学生在榜样的引导下,对照自己的行为习惯,通过不断地矫正错误的言行举止或纠正为人处事、学习活动中的不良行为和失误,以教师的优良师德为榜样,以优秀学生为标杆,树立对齐意识,便会从内心产生争先创优的竞争精神,从而有效地规范和完善了自己的良好行为养成。教师在利用榜样宣传的过程中,必须率先垂范优良的师德师风,以及学会如何友好地与人相处,怎样做到关爱他人,怎样尊老爱幼等。教师要利用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标杆,引领和激励学生在心灵、学习成绩、良好的行为上,向优秀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习,择优研学,摒弃不足,争取向优秀学生看齐。
例如,我校从理论和实践中得出,以身边的优秀学生为榜样,以学生最了解和接受的优秀学生为榜样,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会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因而我校便以六年1班品学兼优的朱凌班长为榜样,确定朱凌同学为“玉溪小学文明礼仪、勤学上进之星”,在全校各个班级开展学习朱凌优良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动员大会上,朱凌同学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和班级里点点滴滴的表现分享出来,与全校学生共同交流,然后,各个班级里的学生相互说说、练练、评评,实现自我认识、训练和完善,从而使全校学生深切体会到:身边同学的学业成绩和行为习惯为什么能够这么优秀?我只要通过努力,也必定能够做到这么好、这么优秀的。从而营造一股文明礼仪向上、勤学争优向上的活动氛围,这股活动氛围让学生在校内努力成为一名讲文明礼仪、争先创优的好学生,在社会、家庭中努力成为尊老爱幼、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好孩子。
学校和教师要从多层次、多渠道和多方位采取有效教育策略,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点滴渗透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感同身受地受教育、受熏陶。培养学生真诚待人接物、负责、守信、友善合作、关爱他人,具有爱心意识和规则意识,并学会勤奋学习,形成独立思考、善于反思以及学用相互结合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最终使良好的做人、做事、学习等行为养成教育实效凸显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普 珠.简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魅力中国,2015(47):42-43.
[2]田 爽.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9):175.
[3]高田田,郭 成.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东京文学,2012(3):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