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研究

2019-01-13曾思康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35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对策

曾思康

摘   要: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进一步深入,西方社会思潮在我国广泛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进入新时代,要认真研究西方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批判吸收其进步思想,抵制消除其恶劣影响,以切实有效的策略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当代社会思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5-0100-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灵魂课程。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深入推进,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同时,各种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复杂多变,某些思潮甚至反复出现,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重要画面。一方面,社会思潮体现了特定的历史积淀和社会根据,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受到广大高校大学生的特别关注并广为流行与传播;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特定时空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心理诉求和价值取向,会在不经意间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成长发展等方面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正面导向,也有消极的负面导向。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社会思潮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1]。

一、当代社会思潮发展状况

社会思潮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作用[2]。当代社会思潮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

(一)社会思潮受众范围更具普遍化、大众化,高校大学生群体更是成为主要的参与者

受众群体是各种社会思潮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思潮是否引起他们心理上和思想上产生共鸣,得到他们的认可和信奉,成为其能否顺利发展和广泛流传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初期,知识分子是社会思潮的主要参与者和受众群体。当时,这些知识分子仅局限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或高等教育教学的工作人员,他们所关注社会思潮主要集中在哲学等相对狭窄的学术领域。随着时间推移,当代社会思潮受众范围越来越普遍化,也越来越大众化。知识分子依然是社会思潮发展的主要推动者,而伴随社会思潮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参与程度也逐渐加深,他们给社会思潮的传播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社会思潮能抓住高校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并积极给予回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感情意志,并在一定方面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担当了好似“普通大众利益代言人”的角色,因而社会思潮在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他们普遍的认可与追捧。

(二)社会思潮具有直接现实性,而高校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态度日益趋于客观理性

当代社会思潮在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之下,凸显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刻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可以说,当代社会思潮因时代而生并促进时代的发展而又受制于时代。社会思潮有其存在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是一定时期社会矛盾的反映,一定社会阶层愿望诉求的体现,扎根于现实的土壤,积极关注现实生活世界的具体问题。这些社会思潮都是经过严密详尽论证,大多紧扣人们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和人生际遇问题。其在传播过程中,能更加及时地回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更加能对现有的社会问题和思想进行系统的反思和批判,更加能用大学生熟悉的话语体系或者针砭时弊或者直接为社会不公平现象打抱不平,既迎合大学生对社会种种现象负面评价的不满情绪,又极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和关注,具有极强的直接现实性。这种直接现实性,容易使大学生的现代观念和价值认识产生偏差,从而产生一些反对改革开放的守旧观念,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迷茫,理想信念弱化,爱国主义观念淡薄,个人主义倾向抬头,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实现[3]。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高校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方式和渠道也日趋多样化。高校大学生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知识,对社会思潮的实质缺乏足够认识,在跟各种社会思潮存在密切关系的知晓度、影响度和认同度方面,他们对各种社会思潮的知晓度最高,可影响度和认同度都大大低于知晓度,从一个侧面说明高校大学生了解社会思潮并不一定受其影响,并在观点上接受和认同。他们对某一种社会思潮的卷入程度和相信程度日益降低。这些都充分体现大学生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态度更加趋于客观理性。

(三)社会思潮传播方式多样性,网络新媒体日益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

有传播才有发展,社会思潮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得益于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得益于传播工具手段多样化和现代化。当前社会思潮以多种多样的传播方式,对高校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社会思潮通过传统媒体传播,比如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书籍和报刊是最传统的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一些社会思潮的宣传者通过著书立说,在报刊上发表观点,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等途径,传播所代表的思想体系和理论观点。广播、电视以便捷、易操作等特点成为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家喻户晓的传播媒介,也是社会思潮传播的主要工具。另一方面,通过新兴媒体扩大传播范围,比如微信、微博、短视频等。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的大众媒体如微博、微信和短视频等迅速流行,开启了一个媒体的新时代。与传统媒体相比,这些新兴媒体具有更加便捷、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具冲击力、更具时效性、更具互动性等新特点。大量社会思潮,纷纷利用互联网平台抢占舆论阵地和传播工具[4]。社会思潮借助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不断获得新的成长空间和新的传播载体。随着网络应用的推广化和深度化,其对社会思潮的各个层面起着推波助澜作用。传统的社会思潮发育、传播与生效模式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而宣告消亡,而一种全新的社会思潮生产、传播与演变模式也随着网络时代的降临而快速成长。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我国社会转型,以及体制转轨快速调整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比较突出,当代社会思潮的消极因素显而易见且广泛存在。这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当代社会思潮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首先,社会思潮造成高校大学生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思想认同的冲击。当前个人主义、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是影响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是我国始终唯一坚持的指导思想,而错误、落后、消极的社会思潮“通过对受众的渗透与拉拢使其助力思潮的宣传与扩展,特别是对‘精英阶层的培植,令这些思潮更快地滑人大众视野、混人主流”[5]。高校大学生原本理论基础就不够扎实,还处于正确价值观不断形成的阶段,对待历史与现实难免会带着飘忽不定的感性情绪。有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甚至会出现对社会的逆反心理和颓废心态,最终使其对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认同带来严重冲击。其次,动摇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确立。高校大学生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大背景转型期,社会矛盾与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不可避免产生了的迷茫心理与不满情绪,加之一些错误思潮的传播,易使大学生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与否定,削弱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认同。再次,导致高校学生价值观扭曲、道德失范。市场经济的竞争属性、平等属性和求利属性,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竞争激励意识、民主意识和效率意识的觉醒,但也容易助长了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滋生,导致价值观念的扭曲,产生拜金主义思想,出现急功近利、极端自私自利、缺乏集体主义意识、违背社会道德等一系列不良社会风气。

(二)当代社会思潮一定程度上消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要达到的长远目标和最终实效,就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当代社会思潮冲击和抵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旗帜鲜明,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但是,在当今的社会,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多样化,各自的社会思潮代表了各自的社会价值取向。如果大学生接受了这些有害的社会思潮,必然危及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观念和理想,也会严重冲击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以及效果。

(三)当代社会思潮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职能

西方国家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粉墨登场,促进了各种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在政治交往和文化交往中激荡交融交锋,异彩纷呈,极大地改变了社会意识的总体格局和面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发展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丰富性和选择性,冲击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严重干扰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价值取向的选择,极大增加了主流意识形态占领思想宣传主阵地的难度。尚处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未成熟的大学生更易于受到形形色色不同思潮的侵蚀,认为意识形态是虚假、非科学的,不能直接带来物质利益,产生了漠视政治信仰和社会理想,逐渐放弃了社会主义的立场和方向。同时,一些大学生也会在强势西方文化的传播与我国相对某些落后文化的现实落差情况下迷失方向,不自觉地弱化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淡化了民族情感和国家观念,崇尚趋同西方文化,最终导致被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俘获。

三、从多方位消除当代社会思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

西方社会思潮给当代大学生在政治意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心理和文化生活方面带来了严重冲击,也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诸多挑战。要在认真研究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的同时积极寻找对策,努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增强其说服力、感染力。

(一)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理念

坚持教育观念的开放性,积极做好“一元导向和多元渗透的辩证统一”。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本质不在于全盘否定或一味批判,而在于对社会思潮的理论廓清、吸纳整合超越,以此提升主流意識形态的包容力。社会思潮复杂多样,积极与消极社会思潮并存,进步与落后社会思潮共生,不能简单武断的“一刀切、一锅煮”,也不能粗暴的像“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在教学上要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兼容并蓄,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分析并弄清当代社会思潮的内涵、关系及其盛行的原因。要持有尊重包容态度对待中性、无害的社会思潮,并积极引导其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相适应。要持有主动吸收借鉴、吐故纳新、为我所用的态度对待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借鉴意义的部分。坚持一元导向,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学内容上的指导地位。多元渗透,就是对社会思潮中积极的、有益的思想观点尊重、借鉴并给予吸收。特别是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在相互碰撞和激荡过程中,带有共性、普遍性的内容必然积淀并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补充,从而丰富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体系。这就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以开放的心态正确对待当代社会思潮。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实效的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提高理论说服力。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努力提升政治素养。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是应对社会思潮冲击实现课程目标的内在前提。具有政治素养的思政课教师,能够应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理论、评价历史、解释现实,能够把社会思潮转化为思想资源,用以传播马克思主义。必须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问题,才能打造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升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思政课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理论视野和政治鉴别力,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前沿理论知识,掌握各种社会思潮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观点,更好帮助大学生具体分析社会思潮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通过集中培训,统一思政课教师对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理论问题的认识,拓宽其理论视野,提高其政治辨识能力。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增强思政课教师对中国社会的实际了解,扩大思政课教师的思想资源,使他们能够结合鲜活的社会生活,抵制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

(三)发挥现代化传播媒介的舆论引导作用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一个没有话语权的民族,将会任人摆布。没有话语权,就没有传播主流思想的能力和机会。现代化传播媒介是高校大学生接触各种新知识、新资讯的重要途径。要正视高校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日益增强,价值观念逐渐形成,但尚未定型的现实状况,摈弃过去一味去“堵”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既要强调“堵”,更要重视“疏”。首先,对网络上那些含有反动、极端、分裂等有害思想理论的信息源,要予以坚决的屏蔽,而对于科学合理地阐明各种社会思潮的内涵、历史、观点等的信息源,要予以适当的“放行”[6]。其次,要借助舆论媒介平台,用对话、教育、启发、监督、评述等方式,及时、理性、客观、公正对社会思潮进行舆论引导,让广大高校大学生认识到社会思潮的本质,自觉向主流价值靠近。再次,可以尝试建立关于介绍当代社会思潮的专业理论网站,这样既可以满足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求知欲,也可以满足社会对于社会思潮理论知识的需要。同时,也要积极发挥网络传播马克思主义主旋律的作用,认真做好高校内部网络和社会公共网络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最后,注重贴近学生实际。话语权的建构还要注重大众化,要通过有趣、有形、有内涵的信息传播,形成“我和大众”的共同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杨静,寇清杰.论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鲜明特点[J].青海社会科学,2018,(4):8.

[2]  佘双好.社会思潮對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6):21.

[3]  郑朝静.“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21.

[4]  周笑梅,姜羽西.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14,(3):20.

[5]  王易,许慎.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规律与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2):168.

[6]  雷开春,杨雄.我国青年社会思潮新动向及政策建议[J].当代青年研究,2015,(6):24.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