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语言符号,倾听它的声音

2019-01-13蔡品晶

教师·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蔡品晶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当前,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就要以课堂为主阵地,巧妙引领学生去感受这些传统的元素,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让学生浸润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言符号;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3-0042-02

人教版语文教材(部编版)中处处都渗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符号。识字第一课,就是《天地人》。其中,重点提到了“天地人,你我他”这六个字。为什么要以这六个字为第一课,为什么不从曾经的“人口手”开始?“天地人”亦被称为“三才之道”,这个学说很早就深入了中华民族之心,在潜移默化中不但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还暗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对母语的学习也要从探究和体验天、地、人的奥秘开始。这也恰恰体现了教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下面,笔者主要以《天地人》一课来说教师应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一、“天”之声音

上识字第一课,在教学了“天”的本义以后,笔者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字,提问学生:“你们认识这个字吗?”有学生回答认识并立刻读了出来:“大——。”

这时,笔者在“大”的顶上加了一横“一”,又问:“那现在变成什么字了呢?”

有学生又立刻读了出来:“天——。”

笔者欣慰地点点头,说道:“你们看,‘天是‘一和‘大合起来的,是一大、最大的,是老大,不是第二大的,不能二大。比如古代皇帝称自己是老大,很厉害的,叫什么子?”

有学生回答:“天子”。

笔者紧接着问:“是老大,很重要,皇帝称自己为天子。那么,在家里,父母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可以说父母就是我们的什么?”

果然,学生会理解运用了,他们说:“父母就是我们的天!”

学生领悟得多好啊!为了让他们对“天”有更深刻的理解,笔者问:“生活中有什么事情对人们来说最重要?”

学生思索片刻,有的回答:“学习。”笔者启发道:“你说对了一点,但是如果没有做好这件重要的事情,连学习也学不好了,连学习也没保障了。”

有个聪明的学生说:“吃饭是很重要的事,那吃饭是不是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事呢?”学生一致认同。

笔者告诉学生:“吃饭是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所以说,人们以什么为‘天 ?”学生回答:“人们以‘吃为天。”

于是,笔者在黑板上写了“民”,告诉学生“民”就是人们;又写了“食”的甲骨文,告诉学生:“字形下边像一豆形容器,里面装满食物,上边是器盖,连起来看像盛在容器中的食物形状。本来的意思是食物,食物就是用来吃的,所以,‘食就是吃的意思。”

“现在我们可以说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民以食为天。”(笔者手指板书,学生回答)

最后,笔者还给学生讲了一系列中国古代“君为臣天,父为子天,夫为妻天”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们在听故事中既掌握了新知识,又了解了传统文化,引导他们辨别是非。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对“天”的理解不但更全面、更深刻了,而且懂得了“天”字这个语言符号所包含的博大的传统元素。

二、“地”之声音

在教学“地”的时候,首先,笔者用一个小故事情境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通过故事,学生了解“天”的清扬、“地”的重浊以及“地”受六气影响开始有了生命的存在。其次,正是因为“地”的重浊,才能够包容一切,地上有土,才能生长万物,所以,“地”是提土旁。

然后笔者提问:“当大地穿上不同的衣服,我们就会给它一个不同的名字。比如,当大地穿上小草衣服的时候,我们就说这是一块——”(生:草地)“当大地穿上白色衣服的时候,我们说这是一块——”(生:雪地)“当我给这块地种上蔬菜的时候,这块地就叫——”(生:菜地)。

在学生列举了土地的多种形式后,笔者总结道:“土地生长万物,我们才有吃的、用的,所以说,土地养育了我们,就像人类的母亲。我们要感谢土地的养育之恩,怎么做到呢?”有学生说到要环保之类的,但是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很迫切,那就是学生想要爱惜土地,就要做到不浪费粮食。于是引导学生的话题就到了怎样爱惜粮食、不挑食等。通过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地大物博,还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节约粮食等好习惯,做到真正的敬畏土地。

三、“人”之声音

在教学“人”字时,笔者首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看大屏幕,并提出问题:“屏幕上哪个字笔画最少?”由此,学生找出大屏幕上的字:“人。”于是,笔者抛出问题:“为什么人是由一撇一捺组成的呢?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呢?”笔者边解说边板书“人”字的甲骨文:“因为人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时,是头部先出来,所以老师先画头部,接着生出来的是肩膀、手臂,(画了线条表示手臂肩膀)最后生出来的是腿脚(画了一条直线表示腿脚)。”这样,一个甲骨文“人”字就出现在黑板上。

接着,笔者又给学生出示古代“人”字的图片,并提出问题:“最早的‘人字,古人是这么写的,看到这个图片,你觉得这个人在做什么?”(生:好像在叠被子;像在拖地)“除了在干活,这个人还可能在做什么?”笔者一边提问一边侧着身体,模仿古人作揖。(生:鞠躬)。

笔者总结:“对。首先,古人觉得,一个人要懂礼貌、知礼节。所以在他们见面的时候,都会向对方深深地鞠一躬。其次,古人还觉得,人一定要会劳动,只有这样,才能够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人。古人就根据人们平时常做的有礼仪、在劳动的样子,造出来古代的‘人字。渐渐地,演变成了现在的‘人。再到后来,人们觉得甲骨文这样写费劲,干脆就写成一撇一捺,象征人头和两条腿,表示人活着两条腿特别重要,人一定要走路运动,才会健康,所以象征两条腿的撇和捺就特别舒展而苍劲有力。这就是‘人字的演变过程。”然后笔者又告诉学生:“禽兽草木都是生长在天地之间,但都不是天地之间最有灵性的生命,只有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所以,人是天地之间的高级动物,古人称‘人为天地之心。但是果实的心在古时候也叫人,后来人们为了区别它,就把果实的心称为‘仁,合称‘果仁,一直沿用到现在。”笔者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仁”字:“‘人的一条腿就拉直了,变成了单立人,不是真正的‘人,是第‘二种‘人。所以单立人的右边就是‘二,合成‘仁字。”于是,学生又认识了汉字“仁”的由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接受了傳统文化的熏陶,又认识了新的汉字,可谓一举两得。

教学了“天、地、人”这三个字以后,笔者让学生诵读《三字经》中的“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天地人合一,有这三方面,世界才开始。这样,学生在学习生字的同时,懂得人作为天地之心的重要地位,对理解“天、地、人”有了更深层次的喜人收获,也接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洗礼。

四、“田字格”之声音

田字格是一种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包括四边框和横中线、竖中线,是初学写字的规范。习字时需在田字格中逐渐将汉字写规范,能给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有一个演变过程:先是唐朝人发明了“九宫格 ”,然后在清代以后又从“九宫格”演变出了“米字格”“田字格”“井字格”“回宫格”等习字格式。作为小学生,写好汉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更是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田字格在规范写字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来认识、来应用。

怎么认识田字格呢?在之前的所有资料和所有听过的课中,只有人讲过四个小格、横中线、竖中线,没有人讲过之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认清形成横中线和竖中线的点的存在。这些点的存在,提示了笔画的准确位置。按数学的角度来讲,就是任何一个点都能用经纬线来描述它的位置。这些点的妙处恰恰就在这里,任何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都能在这些点上找到它相应的坐标位置。当然,不用每个点都找坐标位置,但是关键的落笔点必须要有准确的位置,就必须靠这些点来帮忙。这些点约束着笔画的收放,对写好字的结构有着巨大的影响。

比如,笔者在教写“目”的时候,先让学生找找落笔的位置。这时,笔者不但把田字格的四小格、横中线、竖中线讲明了,还给格子中四小段虚线编了号码,从“上—左—右—下” 依次编为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再让学生看清这四条线段上有几个点(形成虚线的点),找到了“目”字第一笔“竖”在1号线数下来第4点、2号线数下来第5点交叉的地方,就是“竖”起笔的地方,左上格中有无数点,只能取这一点为用。笔者用两根铅笔交叉成“经纬线”,交叉点就是起笔的地方。这样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更直观形象,便于他们快速找到落笔处。落笔处选好了,写好“目”这个字最大的难点就解决了。然后告诉学生“目”字中间的两横分别在2号线的上面和下面,两短横碰左不碰右等,学生按笔者的要求去写,果然书写规范、整齐、美观多了。可以说,田字格中形成虚线的点点们,就是给学生一把写好字的拐杖,一把标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点点的存在,更不可不重视点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田字格”从远古走来,从老祖先的笔下走来,用它无声的语言述说着写好汉字的奥妙。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充分地研究教材文本,充分挖掘傳统符号元素,让学生听听语言符号的声音,把握语言符号的脉搏,让语言符号引领学生走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上,让语文课堂焕发它应有的符号魅力,让传统文化之花在这路上开得更美丽、更妩媚!

参考文献:

[1]林玉兰.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探析[J].学周刊,2019(15):49-50.

[2]曹爱卫.《天地人》课堂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2016(27):27-30.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