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巴中市万寿村旅游扶贫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01-13陈建梅余丽琼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35期
关键词:脱贫致富旅游扶贫精准扶贫

陈建梅 余丽琼

摘   要: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金钥匙,相对于一般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援助等扶贫方式更有助于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形成完整的脱贫致富的产业链。四川省巴中市万寿村作为全国首批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之一,它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在进行旅游扶贫,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

关键词:精准扶贫;旅游扶贫;脱贫致富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5-0025-02

一、万寿村基本情况

万寿村位于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西南部,距离市区主城区29公里,幅员3.2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上与成巴高速观音庵出口相邻,距离巴中恩阳机场只有13公里的距离,既是“入巴第一村”、同时也是川东北旅游环线上的重要交通节点;自然资源上,它有万寿山,万寿湖,天然的怡居环境,还有上千年的独特的长寿文化。全村目前有54名8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百岁老人就有7人。万寿村共有442户1 623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为25.09%,人均年纯收入仅4 100元,因此成为全国首批建档立卡的贫困村。

二、万寿村旅游扶贫成就

万寿村作为全国首批进入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在2016年成为恩阳区39个脱贫摘帽村之一,在2015年底有贫困户56户221人,2016年脱贫47户184人,2017年剩余9户37人全部脱贫。2017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四好村”。2018年其境内万寿养生谷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示范区。2019年入选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名单。从最早贫困发生率达25.09%的贫困村到现在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从村中基础设施落后,没有主导产业、集体经济到如今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形成主导产业,乡风文明大转变的省级“四好村”,万寿村通过旅游扶贫成功实现了脱贫奔小康和乡村振兴。

三、四川省巴中市万寿村旅游扶贫的经验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万寿村建设的3个聚居点使得146户人家顺利安居。結合聚居点,配套建设了村级活动中心、卫生室、文化室、便民服务站和村级电商等;大力建设和改建通了村环线和村内道路,基本形成了内外畅达的村域交通条件;完成了万寿水库和病险山坪塘的整治,新建成微水池8口,优良的水质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日常饮水,也成为万寿村极具特色的宣传点。

(二)发展全域旅游

培育支柱产业与发展新产业并举,确定了以优质粮油、特色果蔬以及生态康养为主导产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森林康养、农村养老服务、农村文化创意等一系列新产业。引进企业投资1.5亿元建设万寿生态康养产业园,打造万寿长生谷景区。依托特色乡村旅游景区景点通过闲置房屋再利用来发展民宿。这些行动都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并且有助于发展全域旅游。

(三)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万寿村引进了巴中市三棵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再加上村集体的出资共同组建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并且吸纳当地农户加入。合作社实行“按股分红、二次分利”模式。三棵松公司占55.4%的股份,村集体占44.6%的股份。多方面帮扶贫困户,同时提高了农户们的收入。

(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

通过“富加穷,强加弱”的模式,将万寿村与观音庵村、凤仪村三个党支部组成寿康联合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党支部将万寿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专项经费按照“保底分红”模式,全部投入三棵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所得收益用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党员和贫困户,从而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党员和贫困户的收入,达到了使其脱贫的目的。

四、万寿村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淡薄

部分乡村民宿在开发过程中都缺乏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造成对资源盲目、过度开发。且多数经营者的环保意识不够强烈,如不注意卫生设施的设立,垃圾处理不恰当,盲目开发。随着万寿村成功晋级国家4A景区后,前来住宿和就餐的游客大量增加,而万寿村因为雨污未分流,给民宿的生活污水处理带来许多不便。一到旅游旺季时,废水、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和一些不文明的旅游行为,更是破坏了乡村原本很好的旅游环境,这些都使得当地居民十分不满,不利于乡村旅游民宿的健康发展。

(二)缺乏旅游管理人才

旅游扶贫的开展需要有熟悉当地基本情况、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本土旅游专业人才,也需要会整体规划、具有一定管理能力而且拥有较高素质的优秀旅游人才的加入。万寿村旅游景区从业人员大多是当地村民,缺乏专业培训,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水平不高,内生动力不足。许多乡村旅游民宿的经营者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地区生活条件的相对落后,使得这些民宿经营者自身对于卫生条件和基础设施的要求就不高,很难像城市里的星级酒店一样可以预测到顾客们的一些潜在需求,乡村民宿经营者一般都是等客人主动提出要求后才会提供服务。

(三)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

万寿村与周边村落旅游资源大致相似,规划的旅游项目与周边大多数景区一样,重点特色创新产品不够突出,多为游览、观光、采摘、酒家民宿、休闲养生等,没有将这些旅游项目与万寿村极具特色的“万寿”文化内涵相融合,因而导致其核心竞争力与游客吸引力不高。再加上万寿村现有的一系列旅游商品并没有展示出它的独特性,这些旅游商品包装简陋粗放,价格在市场上也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导致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较低,不利于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四)对外宣传力度不足

万寿村目前的宣传存在范围狭窄、手段单一的现象。目前多针对于本市,在省内其他城市的对外宣传都相对较少。对于万寿村景区最常见的宣传便是在临近巴中市的高速公路上投放关于万寿养生谷的宣传视频及悬挂景点指示路标。而在巴中市范围内则只是在市电视台投放宣传广告,或者依靠消费者的二次消费及其口口相传。作为一个国家4A景区,对外宣传的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万寿村的客流量,使其客流量限制在本省甚至是本市,不利于万寿村打开品牌知名度,扩大对外影响力,树立品牌形象,更不利于它的长远持续发展。

五、万寿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引导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进行旅游扶贫时,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针对万寿村较为严重的污水排放治理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将民宿酒店的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道进行收集、处理,不但降低旅游业主的经营成本,该村还可以在万寿湖边安装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统一收集农户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有效解决污染问题。

(二)培养专业从业人才

对乡村旅游经营户进行旅游接待服务培训和涉旅农户旅游的商品开发技能培训。对开展农家乐、餐饮店或乡村住宿服务的村民进行精准到位的业务培训,统一行业规范,提升实际操作能力,还应该加强在文化建设、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引导,帮助经营者提高服务意识,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参与旅游工艺品、土特商品销售的农户,由村委及旅游部门组织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对涉旅农户教育培训,尤其是列入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让更多贫困人口可以具有从事旅游经济活动所需的就业素质和能力。

(三)立足特色品牌进行旅游开发

旅游扶贫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本土特色。与周边地区拥有的旅游资源相比,万寿村有万寿山和波光潋滟的万寿湖,还有传承上千年的万寿文化,村中数名百岁老人无疑是其最具优势的资源。因此,万寿村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做出本地产品的特色;要充分了解本地的特色元素,结合“寿”文化,围绕“寿”元素来打造特色景观,要在打造旅游品牌时将“万寿康养”作为重点;要挖掘旅游资源,做足人文开发,依托特色产业和民俗文化开展策划各项活动。当地餐饮民宿经营者在提供餐饮时充分利用本地特色食材,研发特色系列菜品。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必须立足这些万寿村独有的特色元素才能更好地进行设计和打造属于万寿村的特色品牌。

(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式宣传

综合运用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网络视频等传播载体,将“互联网+”与旅游扶贫相结合,搭建乡村旅游扶贫新媒体营销平台。通过做好政府门户网站、政府旅游推介会、地方电台、报社等单位的联系,将广告通过官媒打出去,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加知名度和影响力。分析当地最大的消费者群体及其消费习惯,在其他地方进行针对性、分散性的重点投放,把线上宣传和营销作为重点,特别是利用新近兴起的短视频例如抖音、快手等软件进行传播,策划各種的新闻事件进行传播,充分发挥途牛、携程、去哪儿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

参考文献:

[1]  彭华,冉杰,卢宗源,刘仙,张美玲,袁毅.秦巴山片区旅游精准扶贫调查研究——以巴中市恩阳区万寿村为例[N].四川农业科技,2016,(8):65-67.

[2]  秦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促进精准扶贫[J].人民论坛,2019,(3):64-65.

[3]  陈启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思路的探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县甲篆镇仁乡村旅游扶贫为例[J].居舍,2018,(3):137-138.

[4]  任传阳,杨永德.旅游精准扶贫的新媒体营销运作模式初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8,(2):21-23.

[5]  崔常琪.青城山旅游营销组合策略建议[J].时代报告,2017,(24):162.

猜你喜欢

脱贫致富旅游扶贫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关键是要选准派强第一书记
关于河南省产业扶贫法律问题的研究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助力平山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广西各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变分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老少边穷地区干部面临多重现实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