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2019-01-13周霞
周霞
(江西省新余市长青小学,江西 新余 338000)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和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诉说了诗人无尽的情感和当时的社会现状,所以在古诗中蕴藏着一个时代的特征和写照,古诗词的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建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大约有一百首左右的古诗词,其内容丰富而深刻、情感积极而健康,能够感化和洗涤学生的心灵,但是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却难以让人满意。本文通过对小学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和教学策略进行简单分析,旨在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点滴借鉴意义。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
虽然古诗本身优美而有力,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却不能够将古诗词的特质完全展现在学生面前,古诗教学更多的伴随着课程目标的跟进,为了达成教学进度,教师通常会采用背诵式的教学,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只要求学生将古诗简单地背诵下来,对于古诗的内容和美感教学相对忽略;其次是在古诗词教学的提问方面,新课改的提出强调了提问的重要性,而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由于教师态度的制约,导致课堂提问也没有进行精心的设计,只是在课堂之上简单的提问几个问题,问题之间没有承接,问题本身不具有目的性和启发性,单纯的为了形式而提问,导致学生基本没有任何收获;再者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这方面,由于课程进度的压力,教师基本上属于“一讲到底”的状态,课堂上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也没有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过多的为了讲而讲;最后是古诗的翻译方面,小学生年纪尚小,对于古诗的理解肯定需要教师的指引,但是很多教师囫囵吞枣式的进行翻译,不能结合多方面的知识点帮助学生进理解,单纯的将故事大意进行翻译,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使学生根本难以体会诗中的情感和美感,古诗词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审美能力的提高,减少在教学过程中古诗词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教师应该注重诗词的讲解,真正的将诗词的精髓和美感传递给学生[1]。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整合资源,把握主线
在小学古诗词的学习当中教师应该善于整合教学资源,将同一种类别的诗词放在一起进行讲解,更加便于学生情感的延续和情感的塑造,使学生能够在同一种环境和同一种情感之下学习不同的古诗[2]。所以第一方面需要教师将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背景,但是相同的主题的古诗整合在一起,比如《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西安》,虽然作者不同,但是表达的主题却是相同的都是送别主题,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便捷性,首先为学生播放一首《送别》歌曲,营造出一个送别的氛围,教师可以再读一些送别的诗进行了渲染,让学生心中大致了解到今天的学习主题;第二方面就是将相同题材的古诗词进行整合,题材相同而主题不同,可能在相同的环境下面对同样的景物,诗人由于自身经历和时代的特征的不同会唤起出不同的情感,一种可能是怡然自得,而一种可能是伤春悲秋,所以在古诗词的学习中,需要教师将此类的古诗词进行整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打破某一种情感对于学生内心的束缚;第三个方面就是将同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整合,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或悲或喜,或积极或消极,或安然自居或抱负远大,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不同情况下作者不同的语言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掌握作者的写作风格,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比如,就李白这一伟大诗人的一生来说,是饱含胸怀和抱负的,但有一定怀才不遇的情愫,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对诗人的语言、情感、和经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对其作品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诗词的探究意识。
(二)寓情于景,静中悟情
古诗词诞生于过去,是我国文化和文明发展的结晶。所以面对距我们非常遥远的时代产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尽量采用想象的方法,帮助学生想象古诗中的情景,并且在情景中加以自己的感情。[3]通过双重加工来还原古诗词的场景,在想象和情感的注入过程中,欣赏艺术的美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再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带入到联想过程之中,才能寓情于景在景中进行悟情,比如在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个连续的情景描写,对于情景的渲染达到了极致,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这种情景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在加以语言的渲染,增强学生对于情景的融入,并且能够结合自身对于秋天那种苍凉景色的感悟和体会,对诗词本身加以理解和体会。
结束语
在我国浩瀚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诗一直以自身独特的文化形式居于优秀的文化之列,古诗作为一代人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特征和那个时期人们的情怀,是现代社会人类了解过去和掌握那一时期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避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对古诗词采取量产化的教学方法,过分注重古诗的背诵,不注重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面对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去触及学生真正的内心需要和精神需要,一旦触碰到对的那一点,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挑动,也就是说要调动学生内心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对时代的追溯热情,在充分而有力的内心带动之下,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自然会充满兴趣。古诗词的作者是情感的阐述者,而教师是情感的传播者,学生是情感的接受者,所以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应该实现作者、教师和学生三种感情的共鸣,只有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和谐,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才能够实现实质化的文化思想的传播,还能在形式上实现教学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