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9-01-13程金秀
程金秀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向义镇中心学校,四川 内江 642450)
一、信息技术助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利用电教设备,激发学生积极性。在学科教学中我们把握好信息技术的使用,让课堂锦上添花。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运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式方法,产生相应的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当北京夜幕降临时,北京城就成了灯得世界,光的海洋。”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教学中利用flash视频,展示太阳渐渐西沉,幕布缓缓拉下,太阳放射出的余晖被遮挡了,天色逐渐暗下来,北京城陆续点亮各色灯光的场景。具体形象的视频效果,吸引了学生的视觉,集中了学生的听觉,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帮助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营造良好氛围,调动学习的热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因素,使其产生情感共鸣,快速融入到文章当中,跟随着文章情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可以先以问题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学生们热烈讨论的情况下来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二、教授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很多老师都不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教学,常常是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导致学生难易不分,不知道什么文本该精读、什么文本该略读,最后,很多学生因为文本过难,理解不了而放弃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重视阅读技巧的教学,要教会学生哪些文章需要精读、哪些需要略读、哪些需要深究其意、哪些只需了解皮毛等,总之,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进而为阅读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性工作。
例如:在阅读《难忘的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在预习时,我组织学生进行略读,自主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出现的场景进行阅读,初步了解为什么要强调这一句。在预习环节,不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深究,对文本大意有所了解即可。(二)在文本解读环节,则需要学生进行精读,对文本中的一些句子进行解读,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也是学生理解文本中心思想的重要环节。反之,学生在预习环节就对文本中的一些重点句子进行尝试解读,势必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学生也会感觉阅读难,这是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保护的,也是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的。所以,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要从“读”开始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的时候教师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乌鸦想喝到瓶子里面的水需要想什么样的办法呢?”学生们听到问题之后七嘴八舌地参与讨论,争相为小乌鸦想办法。当学生讨论火热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动画片的形式告诉学生小乌鸦面对这样的问题是怎么做的。学生看到之后,十分佩服小乌鸦的机智,讨论的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动画片中的小乌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上好精读课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一)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应该以课内阅读为主,以课外阅读为辅,进而展开有效的阅读教学。首先,在对课内文章进行阅读时,教师需要教授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文章重点内容,层层递进的对文章进行剖析。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掌握文章重点字词“祭祀”“忙月”“秕谷”“鹧鸪”等,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进而让学生合理为文章划分层次,将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标记与摘录,再对文章思想感情进行分析,让学生精读文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而对于课外阅读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写景类阅读材料,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对重点写景句子进行摘记,对于人物传记类的文章,教师就需要让其略读大概内容,进而掌握人物发生的故事就可以了。以此保证学生能够掌握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教授学生阅读技巧,从而保证学生的阅读效率,增加阅读的实用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