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2019-01-13李月容
李月容
(北京师范大学大连普兰店区附属学校,辽宁 大连 116200)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全,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即使再优秀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暴露出缺点。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从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积极应用赏识教育,这是新时期所倡导的,同时也是一种积极鼓励性质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对学生给予一定的赞美和鼓励,这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应用的前提
(一)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简单,他们的对教师更多的是一种崇拜和敬佩,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应该满足学生们的这种思维,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的生活中,班主任可以是关爱学生的长者和开导心扉的朋友,在学习中可以是和蔼可亲的师长,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感,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更多的信任。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的基础,班主任可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打消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为赏识教育的开展铺垫基础。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是一群积极活泼的人群,他们的心思比较单纯,学校作为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让学生感受到师长的关爱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赏识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贴近学生的需求,这也是赏识教育成功的关键。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将一些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一)鼓励和促进后进生的进步
每个学生都不是完美的,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同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发展也是不一样的。后进生是每个班级中都会存在的,他们在学习中的表现非常不理想,导致这部分学生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敞开心扉交朋友。但是也有一部分后进生会变本加厉,喜欢扰乱课堂秩序,与老师顶嘴等。对于这部分学生,班主任积极的引导是非常关键的,如果班主任只是一味的批评和挖苦,只会不断打击学生的信心。赏识教育是一种鼓励式的教育方法针对班上的后进生,班主任要积极采取这种教育方式,从另外的角度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学生走出后进生的心理阴影。如有的后进生性格活泼,乐于助人,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针对他们的这些优点,班主任要积极表扬,并且在适当的场合让他们表现出来,这有助于鼓励和促进后进生的进步。
(二)规范学生们的行为
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的自尊心和求胜欲望比较强烈,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喜欢和同学进行比较。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从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入手,利用赏识教育来规范学生们的行为。比如在班级手抄报任务中,班上有的同学非常重视,在手抄报制作过程中非常用心,但是有的同学却毫不在意。针对这样的状况,班主任就可以利用赏识教育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班主任可以选择几幅手抄报进行点评,不一定选择最好的,主要是让学生们意识到态度端正的重要性:如小明的这幅手抄版看出来是用心了的,虽然整体的感觉不是很好,但是字迹工整,思维清晰,值得同学们学习。小明其实平时的成绩中等,在班上的表现也很一般,通过班主任的表扬不仅给了小明更多信心,同时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有效规范了学生们的行为。
(三)有助于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在同一个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整个班级凝聚在一起,共同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班级的发展。班主任工作是非常琐碎的,班级活动的开展,搭建起家长、学生以及教师之间沟通的平台等都是班主任主要的工作,结合班级的实际发展,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是班级进步的基础。赏识教育让班主任更注重整个班级的发展,在工作中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为主要目标。比如在班级运动会中,很多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都不愿意参与到运动会中,这时候班主任要懂得与班级的学生交流和沟通,积极挖掘出他们的潜力,正确引导他们的心理,提升他们参与运动会的积极性,为整个班级的荣誉而努力。
三、结语
总的来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升整个班级的管理质量是班主任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赏识教育转变了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在一个班级的发展中,学生之间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应用赏识教育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对每一位学生展示出积极的肯定,有效的促进班级的发展。适当的赏识是一种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和赞赏,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赏识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可以更加明确,为提升整体的班级管理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