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实践
2019-01-13王丽兰文政
王丽 兰文政
(营口理工学院,辽宁 营口 115014)
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内涵是建构“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持续改进之。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新型教育模式[1]。其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倡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体系。根据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学生的期望等外部需求和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的内部需求,逆向设计课程体系,将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有机地导入到课程体系设计之中,明确各门课程对于学生达成毕业要求的贡献程度,最终形成课程体系与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匹配矩阵。二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强调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毕业要求中的“我能有什么”通过教学目标中的“我能做什么”来实现,三是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体系,OBE 教育模式在课程评价标准和方式上,注重多元化和灵活性,在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采用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和及时的教学评价,持续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2]。
一、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设计是遵循“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得怎么样”。这种课堂设计在以“学习结果”导向的教育模式下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实践教学环节缺乏互动性。二是教学内容固定,实践教学缺乏创新能力培养。教师教学主要强调书本知识,授课内容很少涉及实验原理的实际应用,难以通过实例“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三是教学结果评价指标单一,传统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采用“预习报告+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的评分形式,这种考核办法,不能完全满足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OBE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考核、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了解和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区分度评判等的需求。
二、基于OBE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一)定位课程教学目标
基于OBE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提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了解经典物理实验和近代物理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实验仪器设备,观察实验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进行实验方案的讨论、构思、设计和实施或者进行创新设计。调整后的教学目标紧密配合能力矩阵,能更好的覆盖和支撑相关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从而进一步支撑专业培养目标[3]。
(二)构建OBE教学模式
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生听”的传输式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的角色转变为主动参与的角色。具体实施方案可以参照以下几点:
1.在课前预习的环节,让学生自主查找实验题目相关科研文献进行阅读,培养学生检索文献,阅读文献的能力,既可以丰富课上内容,也可以增加学生对相关实验的研究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教与学的充分互动,教学互动对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专业的兴趣、对课程的兴趣和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4];
3.创新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开放实验室,增加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实验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物理实验竞赛和创新设计大赛。
(三)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分点的设置依据课程能力矩阵的要求、覆盖需要考核的知识点和能力素养等指标点,制定细化的可操作性的考核评分标准。考核内容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三部分构成,三部分内容分别按照20%、40%、40%评定学生的成绩。其中实验预习部分在实验课前考察,可以通过课前提问、撰写文献综述的方式考核;实验过程的考核是重点,要更加细化,尤其是涉及到分组实验的,同组同学成绩要根据实验规范性和实验完成情况有所区分,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实验操作环节可以给满分;实验结果的考核中不仅要看实验的数据处理过程,还要参考实验课后思考题的回答以及实验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结语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一门综合应用型的实践基础课,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基于OBE教学模式的需求,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定位课程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构建OBE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4],以期提高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大学物理课程体系与毕业生能力要求矩阵之间的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