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2019-01-13何振友
何振友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国土规建环保安监交通站 ,广西 百色 533000)
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清理无效和低效供给,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占用和破坏
目前来说,我国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很多行业过程的形况,类似于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这些行业在国内有着非常多的底端制造企业,但是却还是长时间的处在产业链的最下面并且无法前进,其产品的技术也长时间的没有更新换代,无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满足新需求。但是相对的,他们却一直在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环境,甚至会拖累当地的整个经济发展趋势。所以,在这种问题上就只能运用一些土地政策的手段来进行改善,加速对于“僵尸企业”的淘汰速度,进一步的清理这些效果甚微的产能,用这些土地来发展更为高端的新型产业。
(二)增加有效供给,提升供给对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
目前来说,国内人们的需求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早已饱和的初级消费市场,而专向更高端的消费迈进。但是,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国内总体的供给水平较低,已经难以满足当代的市场需求。所以,要不断的根据国内的需求来进行调整供给的方向和趋势,根据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来尽快地对于供给结构进行调制,以此为基础来进一步地满足市场地需求。
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土地制度创新路径
(一)处理好供与需的关系,创新土地供应制
使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土地的供需求之间进行有效结合的方式和结构的调整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如果想要进行创新改进,就必须要抛弃传统的土地供应方式,促使产业项目和土地供应之间进一步的落实,要强化联系二者之间联系的意识,只有这样,特别是在产业的发展和项目的引进当中,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供应中拥有的独特的调整控制作用。从目前社会发展方向的角度来看,一些项目它并不符合相关的产业导向,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制止,不仅如此,一些根本并不需要的项目用地也要明令禁止,不能出现浪土地存量的情况出现。
(二)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创新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增强供给的弹性和适应性
1.为了更好的在当今新时代当中更好的适应产业融合和减少规划时需要不断调整的麻烦,在进行编制时需要合理的增加“白地”和混合用地的供给量。例如新加坡这个国家,他们在用地规划的过程当中就会专门的预留一些“白地”,在这些地区当中企业可以非常便利的去改变其用途。所以,国内的一些城乡规划部门也可以在相关标准的要求之内,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相关有效的控制指标,例如,在进行科学教育的用地规划当中,可以兼容一些生活性和科技服务类的设施,以此来增强一定的供给弹性。
2.在特定区域范围内或符合相关条件的,增加土地用途变更弹性。首先,要在产业园区的用地规划过程当中变得更加具有弹性。特别是在一些政府规划的区域内,要准许居住和办公等项目在这个区域内进行混合发展,也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需求来改变不同用途土地的侧重点。不仅如此,还要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和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来进行有机结合,增加更多的综合性地区,以此来进行消耗过多的商服用地,特别是在一些发展局面较差的商服项目当中,要不断的促使他们改便自身的用地方向,比如,可以在一些发展较差的商业用地上,改变自身的用地性质,变为居民住宅地等。最后,要探索对于自由贸易区以内土地资源的管理模式,可以实行负面清单式的管理方式,也就是对于其以内的特定区域用途可以由相关的部门进行决定其负面清单,但是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市场主体,负面清单以外的土地就由这一市场主体来决定其用途。
3.为了防止擅自变更用途造成的混乱,还要明确自由变更的区间。以我国的台湾来说,在台湾当地有一个《工业区用地变更规划办法》规定,此规定就是为了防止擅自变更土地的使用途径,严格的规定在生产事业方面的用地占比不能低于整个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出去公共设施用地);居民社区的占地面积不能高于整个土地面积的百分之十;公共设施的占地面积不能低于整个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等,以此规定来对工业的良性发展进行有效的保障。所以,在国内的大部分地区也可以实行相同类型的方案规定,在制止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明确的规定各个类型用途的土地占地面积的上下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篇文章首先从理论方面分析了我国在此方面改革的主要任务,然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实例来进行分析创新的路径有哪几种,并且从两个角度来分析此问题,并且给出了一些有效的创新改革制度的建议。希望国内的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负起责任,借鉴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来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创新改革,为国内的供给侧改革和用地管理制度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