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与现实关照下的人性精神空间
——周大新小说创作的转型

2019-01-13徐继英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小说创作生命

徐继英

(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一、社会现实题材重新回归

近几年,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当代文坛作家的创作视野又重新回归到现实当中,极力挖掘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当下时代关注的焦点问题积极反应并热烈讨论。在丰富文学资源库的同时,也通过自己的作品再现执着向上的生活信念、责任担当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从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迟子建的《群山之巅》、阎连科的《炸裂志》,到贾平凹的《带灯》《极花》等都在文坛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周大新作为一个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的作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他之前创作的小说作品《湖光山色》、《21 大厦》、《第二十幕》以及《曲终人在》都和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都密切相关。刚出版不久的长篇小说《天黑得很慢》中,从文学的角度表达了现阶段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在物质和精神层面所遭遇的困惑和不安。的确整个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是近些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带有普遍意义的话题突然而至时,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显然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人们难以回避其紧迫性和严峻性。周大新及时抓住了这一敏感性的话题,并以他多年的艺术积累和对生命的感悟,唤起大众对这一群体更多的关爱和守护。

这部小说周大新用拟纪实的文体,仔细描述了一个退休法官老萧生命衰老的过程。面对身体衰老这一身体无可抗拒的变化,紧随其后的就是各种无法言说的精神的困惑。眼看着听力、视力、运动能力包括思考力和记忆力都在逐渐走下坡路,老萧心中充满了恐惧却无可奈何。尽管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有着相对不错的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但是这一切与时间相比,所有的努力都被证明是徒劳的,生命的衰老过程超越他自己原先的想象,也打破了之前他所有对生命幸福的想象和期盼,他就这么无奈地看着自己的身体机能一天天衰退却做不了什么。小说借助老萧的人生遭际和心路历程,详尽而细致地展现了生命衰朽的过程,引发了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人们似乎预感到了自己未来生命必然的宿命,便有了这本名叫《天黑得很慢》的书。用周大新自己的话说:写这部书就是为了做好准备,迎接夜晚的到来。把人生这段路途上的风景描绘好了,对于人们认识生命现象会有价值,对于帮助老年朋友顺利走完这段路会有意义,让这段路上的风景了然于胸,会有利于消除大家内心对老年的恐惧。

这部长篇小说着眼于老龄化问题,以前所未有的人文关怀来体察老人的晚境,让我们从中体会人生终点前的种种情状。小说专门关注了老龄陪护群体,无论是出于生活生计或是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最后在读者心中都升腾起对情义的坚守,社会性的问题都借助平民的视角表达和思考,这种对生命无限的尊重与弘扬在作家敏感细腻的笔触下表现在了一个个生活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自然而朴素,令人感动不已。

二、对“盆地文化”的反思

周大新的小说中,始终显示出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交汇的底色,南阳盆地丰厚的民间文化给周大新的创作提供着不尽的创作源泉,在他的小说中表现民俗风情的景物比比皆是。他不仅写出了淳朴善良的南阳盆地及其儿女,更是以冷静写实的笔触描述“南阳盆地”内传统文化的墨守成规,在周遭环境压力下人们渴望逃离的精神挑战和生存压力。《走出盆地》就以邹艾寻找新的生存可能性的勇敢尝试表现执著“走出盆地”的主观努力。内含的就是对文化封闭性、落后性以及打破这一文化局限性的个体努力。如果说邹艾坚定执着并近乎发狂地为了能够留在城里,摆脱农民身份带有一种神性背景的话,那么在众多现实人物的行动中,更能表达出升腾在南阳人心中的现代性冲动。《金色的麦田》中饱受贫困煎熬与欲望压抑的天夫的两个女婿宁愿到城市里打工,也不愿重新进入那种传统守旧的生活圈子,跟天夫学他那引以为傲的精湛种麦手艺。显而易见这两代人思想上的冲突中不仅仅是生活方式选择的差异,足以看出青年一代对传统农耕文明及其生产方式的背离。它拷问的是曾经浸润我们也确实束缚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也难以逃脱被诟病的命运。《第二十幕》中尚达志对机器生产的执著梦想,无疑也是近代以降国人在器物层面的现代性追求在南阳这一特定区域的浮现。如果说以上小说都侧重从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角度上显现出潜藏在南阳子民心中的现代性追求的话,那么其它一些小说则从思想文化内蕴的角度展现出南阳子民走向现代的精神渴望,以及在这种渴望中传统文化无可避免地走向式微的事实。《瓦解》叙述的是女主人公自由恋爱、大胆试婚及惊世骇俗的未婚先孕,门当户对父母之命的传统婚姻观念在万芹式的年轻人中霎时走向瓦解,在张扬一种现代婚恋文化观念之时,给传统扔下了一颗精神炸弹。保守落后的老万最后招致众叛亲离,虽然其中内含着对人性恶的否定,但实际上也宣告了旧传统文化观念遭遇裂变的事实。

纵观周大新的小说创作,无论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度拥抱还是对“盆地文化”的反思,都是在传统文化遭遇困境的追本溯源中,揭示社会历史和文化心理的丰富性。以区域文化意识为切入点去把握周大新的小说,会发现其中蕴涵着极为强烈的对于当下人生存状态的现世关怀,充满了人文主义情怀。在周大新笔下冲破传统的藩篱是一个历史性话题,不只发生在当代这一社会转型期,而是与人的存在始终相伴,只是表现程度的轻重上略有差异而已。

猜你喜欢

小说创作生命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一墙之隔》创作谈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创作随笔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