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与哲学
—— 一场美与思的交融

2019-01-13刘怿娴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罗丹欣赏者思索

刘怿娴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如果把哲学视为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是思维与哲理的碰撞,那么艺术就是人的知识、情感、想象和意蕴的综合产物 ,是对人们的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两者看似在表现方式上分别诉诸理性、感性,各自为营,但笔者认为,既同为社会生活中所诞生的产物,两者之间亦有着密切的联系:哲学时常可通过艺术的手段展示,而艺术之中往往包含着强烈的哲学反思。

一、哲学通过艺术的方式展示

首先,哲学能够通过影响艺术家的主观思想而影响着艺术活动的发展 ,提升着艺术活动的境界。我们知道,任何艺术活动虽具有其个性化特征但却又都无法脱离其社会属性而独立存在,不同时期或社会所产生的艺术往往带有极大的社会性特点,这点从19世纪末所诞生的西方现代主义中可寻得依据: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战火的摧残下,西方近代以来所建立起的文明被消耗殆尽,但与此同时,它迫使艺术家与知识分子对整个西方现代文明和传统进行了深刻的哲理反思,而这些深刻的哲学思想之后都被深深的烙印在了现代主义艺术之中。我们看西方的现代派戏剧,《青鸟》中的对自然界生物、无生命物体和人类抽闲观念的拟人化形象;《刀子的眼泪》中,充斥着超自然、荒诞的剧情;以及《秃头歌女》中非现实、非理性、非个性化是人物塑造等等,通通都是对诸如对应论、帕格森生命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哲学等一系列哲学思想的艺术表达。而艺术家所创作的这些充满异象、矛盾的艺术作品在控诉社会丑恶现象的同时,也为其所承载的哲学观念在创作上谋求了新的表现方式。

当然,哲学对艺术产生的影响并非单作用于艺术家身上,它时常也能通过影响艺术欣赏者的接受观念,进而促进艺术的丰富和发展。对艺术活动而言,它不仅是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同时还是欣赏者的接受活动。在艺术欣赏中,欣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的鉴赏与思索,与艺术作品一同构成一个属于欣赏者的解码世界,从而获得一种情感、精神上的体悟和品评。而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构成了不同时代艺术接受活动的重要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哲学往往带给欣赏者不一样的“文本”解读,就如在欣赏斯特林堡的《鬼魂奏鸣曲》时,如若没有对其超自然主义哲学思想的储备,恐只觉得自己看了一场疯癫怪异的荒唐闹剧因此而大谈无聊、没内涵,而这种对于艺术“文本”的误读,很难使我们能真正的体会到艺术背后所传达的真正意义,从而使得欣赏艺术,往往便变成了一种附庸风雅的表面行为罢了。

二、艺术包含强烈的哲学反思

除了不同时代社会影响下哲学对艺术的反映,我们时常也能从一些艺术作品之中感悟到一些艺术家的哲学思想的体现。从雕塑作品《思》中,我们便不难发现,罗丹在进行雕塑作品的艺术创作的时候,作品所表达出来的艺术家颇具鲜明的个性。透过少女的神态,我们能够体会到一种独立、自我、思考的情感。但与此同时,当望向少女带有残缺的头部形象时,它仿佛又在象征着渴望独立而又无法独立的意味存在。坚定的思索与残缺的肉体间,这种在完整与缺陷之间的对比冲突,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深刻的视觉感知,更多的是表达出了思想上的一种横在理想同现实之间的矛盾性。有人说,罗丹《思》的少女形象灵感源自于他的女助理卡米尔,通过作品中所表达的少女对自身形象思考,不难使我们看出,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卡米尔似乎也遇到过和少女一样的烦恼,通过运用这样强烈的残缺美感,来表达作品背后深刻的哲理思想,罗丹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少女的思考,更多的也是人们对人生的无尽思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关乎哲学与艺术,两者都将最终的实现诉诸于人本身,作为两种紧密联系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其必然在非同却又近密的关系,我们无法用过于条理化的论据去阐释,这种有关思想与诗意的意识形态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似远又似近的存在。哲学成于思,成于煎熬的思 ;艺术源于美,源于共鸣的美[1]。哲学通过艺术的手段展示,就有动人心魄的吸引力 ;艺术包含强烈的哲学反思,自然会增添绚丽悠长的光彩。关乎哲学与艺术的表达,亦是一场思与美的交融。

猜你喜欢

罗丹欣赏者思索
传承中医精华 构建中医思维的几点思索
留出想象的空白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关于战“疫”专题的思索与展望
《四居室平面图》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罗丹手稿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Significance of Conflict Talk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深沉的思索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