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微型主题班会故事系列资源开发研究

2019-01-13孟宪玲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班会爱情

孟宪玲

(抚顺市新宾高中,辽宁 抚顺 113000)

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围绕特定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叙事教育的基本理念提出以后,笔者开始尝试利用故事对学校教育阵地进行叙事化“改造”,并将主题班会列为重点研究对象。

一、故事型主题班会的基本内涵

从实践上来看,人更容易被一个好故事而不是一个好论证说服,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讲故事永远要比讲道理打动人”。叙事型主题班会就是基于故事的天然说服性,借助一定的策略和模式进行的道德说服性叙事。说服性叙事的基本策略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话语造就语境,善于通过讲述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二是微内容发展大格局,善于通过小事件来激发人对宏大行为价值、道德规则的实践和追求;三是叙事成就品德,善于借助故事的教育性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与品性。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叙事性说服的目的不是让自己的意见成为唯一的意见,而是通过提醒式协商达成理解和共识,让学生在自觉状态下获得心智和心灵的成长。

二、故事型主题班会的基本原则

故事背后有道理。利用故事来设计主题班会,实质上就是将一种叙述置入另一种叙述,亦即通过叙事去实现述理的意图。这其中有一些必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故事性原则

故事是叙事型主题班会的核心资源,“讲一个好故事”是班会课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一个好故事”应该满足以下三个标准:一是有情节,一个有情节的故事更容易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在参与、体验或者感受的过程中实现道德品质的培育;二是有张力,只有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恰当设置有张力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不断深化对故事蕴含的道理的理解与认识;三是有留白,故事不是去告诉人们思考什么,而是提供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发现的乐趣。如此,故事就能够引起共鸣和互动,使听故事的人愿意主动参与到价值观和信念的交流中,而不是直白地揭示或简单地告诉人们价值观和信念是什么。

(二)引导性原则

随着社会价值的多元化,道德教育变得复杂而又艰难,其实施推进绝非是仅仅依靠权威指令、逻辑推断和简单结论就能解决问题的。所以,通过主题班会进行的道德教育不再是教师的灌输、训导和机械的行为约束,而是根植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之上的价值引导。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寻找到一条适合心灵涵养的德育实施途径,以开放的心态尊重学生多元的观点,通过平等对话、情感渗透等多种方式,用故事素养来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故事可以无限接近道理,但不会直接揭示道理,这就为道德教育预留了足够充分的引导空间,让学生在情感的引导下自主建构品德和品行。

(三)教育性原则

在叙事型主题班会中,故事的呈现是为实现德育目的服务的,这就需要设计者能够充分挖掘故事的教育价值。具体而言,故事的教育性可以经由三个层面得以实现:一是由事悟理,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说出故事给予自己的真实感悟,对与我们的期待一致的想法进行肯定和强化,对与我们的期待不一致的想法进行引导和修正;二是以事说理,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故事背后的德育内容的态度和看法,根据道德教育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理性选择,从而获得有利于学生精神发育的道德原理;三是由理入事,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地将从故事中获得的价值观念与生活建立内在联系,真实地体现认知和行为的统一,达成价值共识。

三、故事型主题班会开展策略—“一叙到底”法

“一叙到底”是指在一节叙事型主题班会课中,以一个典型故事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利用故事情节的递进过程引导学生不断深化思考,逐步形成认识、建构品德的设计方法。有些故事本身就具有明确的价值判断或者意志导向,其情节的逐层发展又符合学生的认知递进梯度,这样的故事就可以拿来作为整节班会的素材主线,围绕故事情节展开道德教育。下面以叙事型主题班会《爱情是什么》为例,谈一谈“一叙到底”法。

(一)选择故事

适合“一叙到底”的故事大都属于长故事,其情节递进明显,逻辑性强。《爱情是什么》一课选用了绘本故事《两只蛋的爱情》,讲述的是两只蛋从懵懂相爱到理性分手的过程,很适合用来对高中生进行爱情教育。

(二)分段讲述

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将《两只蛋的爱情》分成三部分进行讲述:第一部分描述了两只蛋在破壳之前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从生活的细节之处呈现了爱情中的甜蜜、美好及浪漫;第二部分讲述了它们在破壳而出之后的爱情没落,迥然不同的生活习惯让它们的感情慢慢有了裂痕和分歧,在确认无法继续后,它们选择了和平分手;第三部分是结束语,“你看,感情破裂不一定非有什么理由,可能只是因为——岁月在变迁,彼此在成长……”以此揭示了早恋的本质和归宿,将整个故事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三)勾连实际

在第一部分讲述结束后,教师需组织学生就绘本展示的内容谈谈对爱情的认识,按照“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的思路进行分享。第二部分结束后,让学生再次确认对爱情的理解,并对前期观点进行修正,然后引入两个生活案例,组织学生根据课堂收获对生活案例进行判断,强化课堂认知。第三部分的重点是在结束语呈现后,让学生在与故事的共鸣、共情中感悟爱情的真谛,使他们懂得爱情之花只有在合适的时间绽放才能美好而芬芳的道理。《爱情是什么》的设计基本呈现了以下两个环节:一是通过故事情节的不断展开,学生面对的问题也逐渐清晰明确;二是将故事的德育内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对接,让学生在与他人经验的比较中修正自己的价值取向,强化自我正确的道德行为。这就是“一叙到底”法的基本流程。

结束语

笔者在叙事型主题班会的研究道路上已行走了多年,团队化研究模式也已展示出生机和优势。未来,叙事班会研究团队将继续在主题班会课程化实施上进行创新性探索,以期获得更加系统、科学的经验和理论。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班会爱情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