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提升幼儿教育管理
2019-01-13张枫
张枫
(山西省沁水县嘉峰幼儿园,山西 沁水 048200)
幼儿教育,具体对象是指那些学龄前儿童,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心智方面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广大幼师要想对这些孩子进行良好教育,“因材施教”是十分重要的。比如,面对较为孤僻类型的孩子,应该加强对其心里方面的疏导;面对淘气型的孩子,要适当予以管教纠正。诸如此类,对待不同孩子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从而帮助孩子茁壮成长。
一、针对好动型孩子所应该注意的教育方法
现当代学龄前儿童按照不同的脾气秉性大致可分为好动型、沉默寡言型、懂事乖巧型和调皮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孩子,应采用最为适合他们的方式进行正确教育和引导,这是我国教育体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像好动型的孩子,他们大多数情况下都比较的活泼好动,很难长时间保持安静,那么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幼师们应该结合他们自身的性格特点来进行迎合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这类孩子制定符合他们的行为规范,同时时常暗示他们在做某件事之前,一定要提前和别人打招呼;然后,要建立一定的奖惩措施,现代家庭大多数都是“一家一胎”,这就导致了孩子容易遇事首先为自己考虑,替别人着想的意识薄弱,为了就这一现象正确加以引导,幼师可以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适当的进行小小的处罚,如果孩子出现明显改观,同样可以进行奖励,这可以很大程度上让孩子树立自我约束力。如若不然,幼师在看到孩子有不当行为时,不及时给予修正,完全不作为,那么孩子很容易误入歧途。
比如孩子在用餐期间,不按时安静的吃饭,而是调皮捣蛋,影响其他孩子用餐,面对这种情况,幼师绝对不能听之任之,必须要在第一时间阻止,并指出孩子的错误,教授他们正确的用餐习惯和方法。一般好动型的孩子都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对外界新鲜事物都保持着相当大好奇,不过又缺乏一定的耐性,所以,幼师应该给予这类孩子更多关注,通过适当的方法正确加以引导。
二、面对沉默寡言型的孩子,要多进行互动交流
通常来说,沉默寡言型的孩子具体是指那些平时在幼儿园很少和其他孩子互动、害怕和陌生人说话的幼儿,他们非常排斥和外界进行交流。针对这种类型的孩子,幼师要准备好充分的耐心,一点点进行劝解和开导,并带动他们和其他孩子一同参加集体活动,活动中,幼师应该时刻关注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改变,时常进行适当的表扬,这对转变这类孩子的心态有着相当大的益处。要是条件允许,幼师还可以让这类孩子成为自己重点关注的对象,和他们共同参与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将他们逐渐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比如,幼儿园课间的时候,很多孩子聚在一起比赛跳绳,上述这类沉默寡言型的孩子可能由于不熟悉规则,或者不太会跳绳的原因,根本不敢往前靠,只能站在场外默默的注视着,但他们内心深处往往是很想一块参与的。面对这种情况,幼师一定要敏锐的察觉到,并主动带着这类孩子一块玩,等到孩子熟悉了跳绳的规则和玩法之后,心里的那份自信就会被重新找回来,那种想要融入到集体中的愿望也会加强,久而久之,他们会逐渐的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
三、面对乖巧懂事的孩子,要注意其个性方面的培养
幼儿园中,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平时乖巧懂事,会完全按照幼师的遗愿去做,他们也是平时最讨幼师喜爱的孩子。面对这类孩子的时候,幼师不能放任孩子一直这样下去,要注意其个性方面的培养,当代教育系统的首要目的,是要培养全方位的人才,而不是一架架只会听从让人意愿的机器。鼓励孩子勇敢吐露自己的心声,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幼师所需要做的。另外,这类孩子的心理并不怯懦,而是他们习惯了这种“听话”的方式,针对这点,幼师完全可以制定专属于他们的教学方法。
比如,上下课排队是幼儿园很常见的现象,如果幼师没有特别要求,那么这类乖巧型的孩子很可能就会一直站在原地,直到幼师下达新要求为止。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幼师可以适当的故意安排一些“意料之外”的状况,教会孩子怎么去灵活变通的处理一定的事件,对于孩子应变能力的培养,是幼师面对这类孩子所要贯彻的核心内容。
四、面对调皮型的孩子,要多去“关爱”他们
几乎每个幼儿园当中,都会有孩子平时总喜欢调皮捣蛋,相较我们之前提过的好动型孩子,这种调皮型的孩子更为“活跃”,同时这类孩子也是幼师们比较头疼的一类。对于他们,幼师也应该有一套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好动型孩子是调皮了些,花费幼师的经历可能也更多,但究其原因,他们只是想让自己更能得到关注,用这种专属于孩子的幼稚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相比其他孩子,他们的心理要更加复杂和脆弱。首先,幼师在进行纠正其不当行为的同时,要给予孩子更多关爱,给这些孩子他们想要的存在感和安全感,其次,孩子在表现好的时候,幼师要多去进行表扬和鼓励,同时和孩子家长之间也达成共识,在家长和幼师的合作下,共同给予孩子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
结语:综上所述,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孩子时,要学会“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和体会孩子们心理的前提下,制定真正适合每一类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