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雕镂遇上灯光
——《表情丰富的脸》软陶玻璃景观灯的制作课例

2019-01-13罗常谨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玻璃器皿软陶色块

罗常谨

(深圳市龙华区实验学校,广东 深圳 518000)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教科书(岭南版)“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借助熟悉的脸蛋开启思维、展开联想,通过形象的变化来表达心中的形象。人类(动物)的丰富表情给予学生无限的创作素材,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尝试用各种方法来表现表情丰富的脸,体验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的特征。

二、学情分析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善于观察、思考,初步具备了应用美术语言和应用各种生活素材来创造表达自己的感受,大胆表现心中的想法,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容易被激发,老师稍作启发就能有丰富的创意。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观察人的各种表情,了解喜、怒、哀、乐不同的表情。2.引导学生抓住表情的特征,并用软陶进行表现。3.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

抓住不同表情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难点

运用软陶表现各种表情,用夸张的手法,镂空的方法制作有表情的景观灯。

六、教学准备

景观玻璃瓶、软陶、雕刻工具、灯带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2分钟)

游戏:“你划我猜”

教师出示一个写有表情的成语,如:“捧腹大笑”,请一位同学上台,全班同学做表情,他来猜。(2分钟)

【利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并为教学做铺垫。】

(二)欣赏体验(15分钟)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关于脸部表情的艺术作品。

师:艺术创作和现实生活中的人脸发生了哪些变化?

【制造疑惑,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2、引导学生说出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这些艺术作品,能不能概括一下艺术创作中最常用的创作方法是什么呀?没错,夸张与变形是艺术创作中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观察让学生分析艺术作品的夸张变形手法,为下阶段的创作做好铺垫】

3、通过喜怒哀愁四张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五官运动的特点。

师:表情的变化会引起五官和肌肉的运动,你能说出在不同的表情,五官发生了哪些不同的变化吗?

【通过学生的观察,了解五官变化特点,为接下来运用软陶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表情做好铺垫】

4、一分钟添画作业单

师:老师给每个同学设计了一张导学单,请大家用一分钟时间,用线条和色块成另外半边脸。

贴有半张表情的照片的作业单(详见文后附件),让学生用线条和色块,添加另外半张脸,在添加的过程中,想一想怎样用夸张的手法,色彩可以怎样搭配。

【学生创作常常苦于没有参照素材,又或者临摹教师示范导致作品千篇一律,添画作业单,通过半张照片的参考,加以线条色块的创作很好地利用素材,又避免了作品的雷同。】

5、认识软陶的镂空和雕刻

师:线条和色块在软陶创作中有不同特点,用软陶表现线条的方法有哪些?

生:搓成长条、切成长条块、在大面积泥块上镂空长条图案……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启发,在玻璃器皿上表现线条和色块有两种方法,镂空、粘贴。

【进一步学习表现手法的夸张,并具体到软陶材质和玻璃器皿的融合,镂空的学习为下一步制作透光的灯具埋下伏笔。】

6、微课教学

师:老师录制了表情景观瓶的微课,让大家带着三个问题去观察。

问题一:老师用了哪些雕刻的方法?问题二:重叠的部分色彩可以怎样搭配?问题三:老师运用了哪些艺术创作方法?

【微课因为它的直观效果让越来越多耗时太长的手工创作课程所运用,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既强化了所学内容,又直观地了解了制作步骤。】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8分钟)

师:请大家运用夸张的手法,镂刻一个表情丰富的玻璃瓶,注意雕刻刀的安全使用。

【巡视辅导,并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启发、帮助。】

(四)作品展示、交流(10分钟)

师:请大家在每个景观玻璃瓶里放入灯带,并悬挂在讲台上方。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的杰作吧!

关上灯,学生不由自主齐声惊叹,灯光从夸张的表情里透射出来,有的玻璃瓶是生气的样子,有的还吐着舌头,甚至有人给玻璃瓶表情带上了眼镜……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鼓掌,我们制作了一排表情丰富的景观灯!

【通过丰富的展览形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通过学生自由交流经验、感受、评价。】

(五)拓展(5分钟)

1、欣赏评述

师:还有哪些艺术作品会用到夸张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欣赏民间美术中表情夸张的作品。例如:面具、门神、石狮等感受民间美术的质朴和厚重、夸张和变形、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变形艺术特征及其思维方式,拓展视野。】

2、课外思考

师:除了软陶贴在玻璃瓶上,我们制作表情有什么方法?灯光可以透过玻璃发亮,我们还可以使用什么材质?用生活中的物品是否可以表现?要准备哪些材料?

【课题延伸,加大知识容量,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并为下课时做准备。】

八、教学反思

(一)用"活"材料

本课的特点在于材料,通过玻璃器皿可以透过灯光的原理,以及软陶粘附在玻璃器皿上的原理,学习镂空的方法以及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人的各种表情。在最后的展示环节,亮起一盏盏表情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爱。

(二)用"活"教材

整个课程富于活力,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热情很高,学生的作品富于创意、丰富多彩,有许多出人意料之作,不管是平面作品还是立体造型都别具一格。教材教“活”了,学生的思想激“活”了,潜能激“活”了,促进了多元智能的发展,促进了人的发展。

(三)不足之处

此课程把绘画表现与手工创作结合在一起,从添画作业单的线条与色块,到软陶材料的镂空与重叠,两者之间的过渡过于僵硬,学生很难找到两种线条表现的共同点,导致脱节。如果可以延长课时,第一课时,从软陶的材质的浮雕作品入手,在玻璃器皿上粘贴半张浮雕作品。第二课时,只解决另外半张镂空的脸,通过夸张的手法,镂空出各种表情,并与浮雕工艺融为一体,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有效突破重难点,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

(四)努力的方向

教育即发展,创造即享受,乐教乐学师生共同成长的境界,让学生在愉快中学。进行愉快模式教学活动,再从而产生感性体会后再进行动手表现,达到智力发展与实践表现相结合。通过欣赏、了解表达方式的多样性,通过绘画表现和手工创造,用美术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思维中的变幻形象。能较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通过语言与绘画来表达心中变幻的形象,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猜你喜欢

玻璃器皿软陶色块
捏出我手心里的“宝”
——记江苏省镇江市索普初级中学软陶社团
软陶傩戏面具
元代玻璃器皿中的“蓝莲仙子”
多元游牧
创艺无限在有限之年获得无限幸福
大色块拼接
三个色块
乙二醇冷却液中氯含量对玻璃器皿腐蚀的影响研究
眼睛,请接招
玻璃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