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文解读邓恩铭的初心
2019-01-13覃密菊
覃密菊
(中共荔波县委党校,贵州 荔波 558400)
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做事的最初心愿、想法和动因。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了这个初心,我们党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党的历史上早期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在短短十二年的革命生涯里,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一、品读恩铭诗文,触摸英雄初心
作为“一大”代表中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邓恩铭,在他的遗作中论述“志在苍生”、“为国为民”人生追求的初心是非常丰富的。
1917年7月,16岁的邓恩铭告别家乡到山东求学。为表达此时的心情,他以《前途》为题赋诗:“赤日炎炎辞荔城,前途茫茫事无分。男儿立下钢铁志,国计民生焕然新。”面对亲友的期待与依依不舍,邓恩铭再诗一首《述志》:“南雁北飞,去不思归?志在苍生,不顾安危。生不足惜,死不足悲。头颅热血,不朽永垂。”当同学询问何时归时,邓恩铭又以《答友》为题赋诗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回首乡关甚依依。春雷一声震天地,捷报频传是归期。”三首诗阐明了邓恩铭坚定的人生志向,他选择“南雁北飞”,不是为个人飞黄腾达、家庭光宗耀祖,而是“志在苍生”,为“国计民生焕然新”。矢志不移,“去不思归”,“生不足惜,死不足悲”,直到革命胜利。
参加革命后,邓恩铭又以《江城子》为题赋诗:“长期浪迹在他方,决心肠,不还乡。为国为民,永朝永夕忙。要把时潮流好转,大改造,指新航。年来偏易把情伤,披棘荆,犯星霜。履险如夷,不畏难经常。天地有时留我在,宣祖国,勃兴强。”阐明了他之所以长期浪迹他方“不还乡”,就是“为国为民”,为“改造”中国指明新航向。
1921年7月,邓恩铭出席了中共“一大”。大会闭幕后,邓恩铭伫立船头,遥望远方,心潮澎湃,以《决心》为题赋诗:“读书济世闻鸡舞,革命决心放胆尝。为国牺牲殇是福,在山樗栎寿嫌长。”邓恩铭认为为国家兴旺战死沙场是值得的,否则才能低下,碌碌无为,活着再长也没有意义,抒发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不怕牺牲的决心。
1928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邓恩铭被捕入狱。1931年4月,国民党反动当局以“意图颠覆国民政府”的罪名,判处邓恩铭死刑。临刑前邓恩铭写人生中最后的诗作《诀别》:“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天。”流露出初心未实现,使命未完成的无奈与遗憾,为了党的事业,他“不惜惟我身先死”,坚信我们党定会前赴后继,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二、邓恩铭初心形成的历史渊源
一个只有十几岁的水族青年,为什么有如此崇高的人生追求并坚守终身?其实这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第一,水族人民的独有的特性与独特文化培育了邓恩铭的反抗精神。全国水族人口不过20多万,他们害怕被侵略和欺压,世代充满危机感,从小就向孩子们灌输忧患意识,以及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据《荔波水族志》记载:从1855年至1951年近百年间,荔波县由水族人带领的大规模反抗起义有20余次。要公理、求正义,勇于抗争、不妥协的特性在水族人的血液中绵绵不绝地流淌着。
水族的民间文学丰富多彩,邓恩铭的祖母是当地有名的水家民间歌手,又善于讲民间故事,她的歌谣和故事主要述说民间疾苦,赞颂水族英雄。由于从小耳濡目染,邓恩铭对民间疾苦与不平感触深刻,同时对水族英雄极其崇拜。反抗清朝暴政的水族英雄潘新简一直他的榜样,曾写诗赞美道:“潘王新简应该称,水有源头树有根;只为清廷政腐败,英雄起义救民生。”潘新简的故事激发了邓恩铭反抗腐朽势力、关心群众疾苦、忧国忧民的革命胸襟。
第二,社会不公使邓恩铭少年时代就在心灵中种下了对腐朽制度仇恨的种子。少年邓恩铭生活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代。民谚说:“农民头上三把刀,租子重,债利高,苛捐杂税压弯腰;穷人前面三条路,逃荒、要饭、坐监牢。”目睹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遭遇,邓恩铭深有感触,自编自唱一首民谣: “种田之人吃不饱,纺纱之人穿不好;坐轿之人唱高调,抬轿之人满地跑。”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第三,老师的启蒙教育奠定了邓恩铭投身革命的思想基础。1911年邓恩铭进入荔泉书院学习。老师高煌是光绪年间贵州省第一批154名公费留学生之一。在日本留学期间,高煌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积极拥护辛亥革命,留学回国后在荔波创办新式教育,向学生们宣传民主、科学的精神,是荔波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在高煌老师的影响下,邓恩铭开始将目光投向世界,并立志走“读书报国”“科学救国”的道路。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邓恩铭来到济南后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这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了山东。济南各校开设“国耻课”,介绍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耻辱史。五四运动后,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邓恩铭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进步书刊,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坚信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三、用行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初心定下,邓恩铭就以此作为自己一生志向和使命。在12年的革命生涯里,他用行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一)放弃优越工作机会,冒着生命危险投身革命
邓恩铭的二叔黄泽沛曾在山东做县官,以他二叔当时的职位和人脉,给邓恩铭谋一个好的工作是很容易的,但是邓恩铭拒绝了。放弃优越工作机会的邓恩铭,经常独自深入矿区、工厂与工人同吃同住,深入交谈,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与发展工会组织,领导工人向反动派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英勇斗争,使工人运动在黄海之滨如火如荼展开。他先后组织胶济铁路大罢工、青岛纱厂大罢工、四方机厂大罢工三次在全国影响较大的罢工。
(二)面对家乡亲人遇灾求助时,毅然拒绝
在担任山东省委、青岛市委书记时,邓恩铭掌管过党的许多经费。自己一直生活清寒,每月组织发给的生活费,也多被他用于接济困难的同志。1925年9月,邓恩铭收到弟弟寄来的信,说家乡遭受旱灾,米价飞涨,希望他能寄钱回家,帮助度过灾荒。他回信说明自己“只能谋个人的温饱,无力顾家”,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人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风范。
(三)面对党内腐败的分子,勇于揭发并将其开除党籍
曾任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长的王复元,1927年4月27日中央让他带回拨给山东党组织的活动经费1000元,而王复元谎称巨款在途中被窃,竟将这笔巨款据为己有,因为他是山东党组织的负责人,党员们的活动又在秘密状态下,他的言行没有引起更多人的注意。随后,王复元利用职务之便,多次贪污公款。1928年4月,他以去上海与党组织联系工作为由,从直属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印刷部的集成石印局拿走2000元资金,使承担印刷山东党内刊物《红星》及党的文件与宣传材料重任的石印局,因经济困难被迫停业。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的邓恩铭发现王复元贪污党费的丑事后,为严明党纪,将王复元开除出党籍。邓恩铭成为了中共党史上反腐第一人,
(四)被捕入狱时,继续领导狱不断地与敌人开展斗争
1925年11月7日,邓恩铭因组织领导工人罢工被捕入狱。由于积劳成疾,身体极度虚弱,再加上一直使用化名,经党组织多方设法营救,才得以保外就医。1928年12月由于叛徒王复原的出卖,邓恩铭第二次被捕入狱。在狱中,领导战友们向敌人进行了改善待遇、不戴脚镣以及争取阅读书报权利等数起绝食斗争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日寇撤出山东后,国民党进驻济南,邓恩铭和同志们分析形势,认为残暴的国民党反动派会采取大屠杀、大迫害,于是决定发动越狱斗争,1929年先后组织两次越狱行动。第一次越狱由于事起仓促,准备不足,结果只有一人脱险。第二次越狱在邓恩铭的指挥下,18个人中有8人成功越狱。邓恩铭因长期受刑过重以及体弱多病,行动较慢, 是第一个被抓回来的。这样邓恩铭等10名同志被打入死牢。
(五)面对敌人的屠刀,他大义凛然,毫无惧色
当看到审判人是国共合作时期的同事,共产党员的身份再也无法隐蔽,便大声说“对,我就是邓恩铭,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邓恩铭”。知道自己将被杀害,他既没有向国民党当局衷求,也没有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而悲凄,而是留下“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天。”
邓恩铭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中共早期伟大的斗士和战士。他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一个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人民某复兴”真实写照。在他12年的革命生涯里,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结束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98年来无数个像邓恩铭这样的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前所未有地焕发的出新蓬勃生机。如今,我们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更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主动担当新时代的这一重任,脚踏实地、砥砺前行,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