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2019-01-13黄忠华
黄忠华
(廉江市车板镇南垌小学,广东 廉江 524400)
一般而言,素养指的是个人的基本修养,不仅包括言谈举止,还包括人的道德与知识能力等方面内容。所谓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就是语文的学习方法、知识、人文素养提升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会影响到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主要把培养小学生个人的语文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培养小学生自身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一、核心素养对于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重要意义
(一)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过去主要采用应试教育理念,但目前这种教学理念所培养的人才,已经越来越得不到社会的接受与认可。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理念产生了。素质教育不只重视学生的应试成绩,更会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不仅要求学生自身拥有足够的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来讲,已经不再和过去一样,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过的知识,而更倾向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感悟,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
课程改革可以说是现阶段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深。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不少教师都开始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能学到相关知识,也能学到知识的实践方法。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是其中的关键内容,它不仅有利于推进新课改的发展进程,也会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
(一)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先为小学生设置预习任务。预习环节可以说是学习新知识的铺垫,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师不应只从让学生掌握生词、生字的角度让小学生进行机械化预习,而应进一步创新课前预习的方法。例如,在针对《观潮》这篇课文进行预习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壮丽场景内容,让学生收集与景色描写有关的优秀篇章段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从而有效激发小学生主动预习课文的积极性。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当中,融入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与视频资料,用以导入课堂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容易将动态画面与静止文字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更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对于我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语文知识视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坚持诵读经典,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来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可以在晨读时,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诵读经典时间,可以是《千字文》、《诗经》或者唐诗宋词。虽然学生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经典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但反复吟诵经典,有利于使学生通过自身生活经历的积累,而逐渐消化理解经典所蕴含的深刻意义。最后,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来拓展视野,积累语文知识,这样有利于突破自身思维上的局限。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根据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从而有效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量。教师也应该重视对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推荐了合适的课外读物以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和学生家长进行合作,及时检查学生个人的阅读情况,或者在课堂教学中组织阅读经验分享、读书会等多元化活动,让学生在分享和沟通中提升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通过开展写作课教学,培养小学生个人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个人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可能会涉及到有关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运用能力。因此,开展写作教学也是培养小学生个人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小学生会积累大量的词、字和句,随着积累素材的丰富,伴随而来的是输出所学知识。这种输出过程能有效提升小学生对于所学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有效提高其语言组织能力。在开展写作课程时,语文教师可以先设置好一个固定的情境,然后引导小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角度进行思考,积累生活化的素材,并不断进行感悟与思考,从而将自己积累的词句,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检验过程,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小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生活阅历高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个人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创新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对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努力通过多元化途径,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