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引导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2019-01-13余小芝

魅力中国 2019年29期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课节奏

余小芝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小学,浙江 温州 325000)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精髓就在于它不是一个孤独的音乐个体,它的组成部分就是人本身,将它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便是要让小学生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到音乐的表演中去,利用语言、动作将音乐旋律、节奏尽可能地表现出来,这就是让学生完完整整地体验音乐,在亲身的操作和体验中理解音乐、掌握音乐、欣赏音乐,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旺盛时期,在音乐活动中会出现肢体不协调的状态,同时,小学生声带处于发育阶段,声调较高,但音域并不宽阔,容易因音调起得过高或大喊等错误的发声方法而导致声带损伤。基于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非常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学习。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反传统的观念和教学方法,它贯穿了“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的思维概念,通过语言、动作、器乐等方式将内心所想积极地呈现出来,这如同开发小学生内心世界的钥匙,通过打开孩子的内心世界,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和音乐核心素养。

小学音乐教育本身以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为核心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是孩子真正感受美。传统模式下的音乐教学通过单一的歌唱方式很难很好地发现美、感受、体会美,如此,美对于小学生而言便更加抽象。如今,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语言、动作、器乐的综合性教学和训练,例如《小雨沙沙》,titita的节奏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说唱表达,充分体会小雨滴下落的情景。同时,教师轻轻想要打击乐器沙锤,模仿小雨的声音,并用其表现需要弱处理的部分“沙沙沙”,通过器乐的声音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绵绵细雨的样子,这种轻柔的美感都是自然赋予的。另外,在后面的编创表演环节,学生不仅利用肢休来表现小雨滴,还表现被小雨滋润的花儿、鱼儿、苗儿的样子,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表演,也能够让孩子用身体实际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达到培养其审美的核心目标。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中心思想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教师更容易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音乐旋律的感知能力、对音乐旋律的记忆能力、读谱能力,增强敏锐的节奏感知能力、肢体的协调能力,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方法

(一)以生为本,引起兴趣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一堂音乐课中,如果学生的情绪是高涨的、饱满的,则这节音乐课的气氛便是愉快,欢乐的,作为教师,在音乐课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例如一年级小学生的专注时间只有十五分钟,所以要想在课堂上一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始终保持欢乐的状态,就需要将同一课程内容不要长时间出现在同一时间内,在课堂形式编排上更加丰富。例如《身体音阶歌》在课前播放了一次,在授课过程中也可再播放一次,目的在于暂时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适当地让小朋友们活动一下身体,可以使他们在后面的学习环节中更加专注,适时地转换课程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内容的喜好程度,有效的提高其与教师的配合度。

(二)行为规范,寓教于乐

为了使课程进展更加顺利,行为规范即坐姿、站姿、课堂动作行为举止等训练不容忽视,它能够保障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吸收更多的知识。例如在课前将行为规范以儿歌形式唱出来,在课堂教学进行中教师适时地停下来,再次弹唱行为规范的旋律,加深其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另外,寓教于乐是继养成行为规范后的又一重要理念,这也是秉承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精髓,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音乐知识。例如一年级《动物说话》,歌曲带有极强的表演性质,教师可让学生们对不同的角色进行分配,在学唱时,分别唱出各自的角色歌词,同时还可以配合扮演的角色性质做出相应的动作,在这样的游戏中,就会产生强烈的兴趣,乐于参与并积极记忆,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歌曲。这不仅使得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兴趣逐渐潜移默化的养成,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会在乐学乐教的过程中有所提升,对于孩子们的各项发展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夯实基础,注重节奏

为了使学生复习前一课的学习成果更加顺畅,在后面的学习环节中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帮助并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对于音乐课前半段的基础训练环节不能松懈,即节奏的掌握。节奏在一个音乐作品中扮演的是基础性的骨架,因此节奏的训练是夯实基础的重中之重。在节奏的训练上,可以配合语言、动作和器乐,按照教学设计中环节进行,例如《小雨沙沙》中的巩固四分、八分音符节奏型个环节,帮学生梳理老师是ta,学生是ti ti,通过说唱ti和ta,熟悉《小雨沙沙》的全曲节奏型,再让学生分成ta和ti组合作完成唱节奏。基础性的训练需要很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上课就能见成效,所以,需要教师按照类似本文所做的教学设计。在每节音乐课中都持续运用,以达到最终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教育体制,建议在不影响学会歌曲的同时,教师切实地的丰富教学目标,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通过语言、动作、器乐等相结合的形式,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参与,达到学生切身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学会一首歌曲,如此才能够一步一步地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奥尔夫音乐课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YOUNG·节奏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