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南针

2019-01-13田雨

魅力中国 2019年29期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政治

田雨

(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青年观的认识,有着浓烈的时代特色,是在不断的无产阶级斗争运动中逐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源于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思中,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产业革命导致失业与贫穷、工人生存状况的极度恶化、妇女和儿童被迫参与劳动,青年人生存现状的惨痛使现代意义青年群体登上社会历史舞台,也使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觉并致力于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从根本出发,打破枷锁,拯救青年。[1]因此,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扎根实际,拥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一、认识青年地位

(一)认识青年地位的内涵

“最先进的那部分工人对于教育青年的价值与意义十分清楚,青年不仅是整个无产阶级的未来,也代表了整个人类的未来,未来发展的好坏与青年密切相关。”[2]马克思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的这封信中指出:主张认识青年地位要求从国家兴旺、民族繁荣、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这一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也有所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青年身上承担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与无产阶级政党所肩负的崇高使命联系在一起,与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联系在一起,把青年看作是早上八点钟的太阳,看作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看作是党的事业的继承人。

(二)认识青年地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借鉴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中指出,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源地。因此,为了坚定大学生对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责任感,为了奠定大学生对于“四个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认识到青年地位对于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党团活动,专业课教学[3]具有深远意义。高校不仅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大数据视角下发挥创新意识,合作创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平台,同时,也应该合理运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指导广大青年,使他们深刻意识到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勤奋学习,发奋成长,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去,更加自觉地肩负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此外,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落实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二、发挥青年作用

(一)发挥青年作用的内涵

1854年9月恩格斯在回复德国一家报纸的记者的信中指出,德国将要发生“光荣革命”,“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但是这种青年不应该在资产阶级中去寻找。德国的革命行动将从我们的工人当中开始。”[4]显然,恩格斯这时已经充分认识到无产阶级青年在社会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青年蕴藏着巨大的创造热情和潜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在我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各个时期,组织起来一代又一代青年始终紧跟党的步伐,走在时代发展进步的前列,勇开先河。

(二)发挥青年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借鉴意义

当前,由于我国对高校发展赋予了高度的重视,所以高校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地进行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自身的质量也需要不断提升。高校通常会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相关的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学校文化与教育的融合,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进而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对指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和看待青年具有重要作用,为高校共青团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正如习近平在建95周年讲话中号 召青年那样,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5]

三、照顾青年特点

(一)照顾青年特点的内涵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青年抱有极高的热情和希望,认为无产阶级青年具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评价他们是“最优秀的青年”,“不错,在我们这个时代‘比较优秀的人们日益消失’而‘最优秀的’总是完全不为人所了解。”[6]所以照顾青年特点是我们党对青年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这说明做好青年工作不仅要切实把握青年特点,还要不断增强工作的时效性,创新青年工作。

(二)照顾青年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借鉴意义

社会处在不断发展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秉持新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创新理论教学的方式方法,增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性。[7]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高校必须努力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包括课程体系在内的教育体系。在具体的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直观性,选择、设置合理的教法,使之符合高校学生的认知特征,以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8]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政治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