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玩具诞生的文化需求分析
2019-01-13张继涛
张继涛
(鲁迅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辽宁 大连 116650)
一、潮流玩具兴起的先决条件
潮流玩具是一个非常泛泛的概念,众说纷纭,是因为潮流玩具本身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各种搜索引擎也搜索不到它的详细解说。在各大引擎上搜索一下“潮流玩具”的相关内容,大致上可以得到一些信息,解释潮流玩具是一种艺术玩具,由艺术家们创作,在2000年左右诞生在香港,潮流玩具是搪胶制品等等。这些信息都是相对表面的。
要真正的了解什么是潮流玩具,需要把“潮流玩具”这词拆开,从“潮流”和“玩具”两个概念入手。
所谓的“潮流”就是指当下社会中的“流行文化”英文就是:PopularCulture,是指当代社会中盛行的想法、观点、态度以及这些内在表现出来的图像、影音、文字等内容的总和。潮流文化在很多人眼里是一种商业文化,主要让商品在社会上更有认知性,接受性,并产生商业价值。这种认知也是不全面的。
有些人可能认为流行文化是主流媒体或者商人为了进行商品宣传,强调商品在社会上的认受性,从而获取最大的利润的行为。而这种理解太过局限。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而每个人在一个社会当中都显得无比渺小,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认同,寻求存在感。因此为了寻求这种价值,很多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内外兼修的去表现自我,寻找一种特立独行的表达方式,脱离庸俗和平凡从而得到别人的肯定,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一旦在整个社会造成影响,最后都会变成流星文化。
20世纪下半叶由于工业化的发展,所有的大众审美和时尚潮流的命脉都把握在主流大生产商手中,进入最后20年,随着工业化步伐开始缓慢,很多人开始慢慢脱离大众审美,选择能代表自我的小众品牌。因此这一时间,很多小众品牌产生,无论是服装还是其他行业都是如此,不同的色彩、图案、或者构成内容都在偏向一些有趣而新奇的内容。
不只是在大众范围内,如果是名人在带动这种思潮和行为,效果就会更出众。因此,在上世纪末90年代初,很多明星身穿个性品牌的服装出现在公众面前,带动了这类品牌的热潮,之后香港台湾地区也纷纷效仿。
也正是在这个时间节点,很多前卫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也加入了创立小众潮流品牌的行列,亚洲作为亚文化和异域文化的重要发展之地,马上就出现了大量的潮流品牌。很多大公司感受到这种来自小众潮流品牌的冲击,于是纷纷寻找有潜力的品牌进行收购和改造,势必要潮流回到他们的掌控之下。大公司既要让潮流品牌成为麾下干将,也要保证自己的商业利益不受损,这就使得原本质量和价格都不高,只是追求自我的潮流品牌慢慢变的昂贵。而这一点也为日后的潮流玩具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这种大公司收购小众品牌的现象从主流的服装、音乐、球鞋等方方面面比较容易凸显潮流文化的方向,逐渐扩散到了相对更为小众的文化圈子里,于是就是这个时候,玩具领域开始展露端倪。
二、潮流玩具诞生的历史进程
潮流玩具的诞生在之前讲到的前提条件基础上,不可否认,它也是工业化进程的产物,大多数的文章在介绍潮流玩具的时候总是冠以从2000年左右的香港开始,这种理解的问题就在于,潮流玩具也是玩具,不是突然出现的新鲜事物,它只是在旧有事物基础上的再细化发展。所以回过头来我们看看潮流玩具的产生到底是怎样一个前提。
上文提到了一个工业化的概念,而玩具产业同样受到工业化的影响,潮流玩具中有很大一部分类型是软胶玩具,也就是就是“SOFUBI”玩具。
说起软胶玩具不得不提的就是日本早期的特摄剧文化,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的特摄电影《哥斯拉》上映后成为人尽皆知的娱乐内容
软胶玩具和其成为收藏文化的原因,和日本的特摄文化分不开,之后的《奥特曼》在当时以电视作为播放平台,瞬间受到了很多小孩子的欢迎。可以说奥特曼的诞生是日本的特摄剧第二次浪潮,在这个浪潮的推进下,一系列周边文化也随之兴起,尤其以玩具产业为先,共小孩子们玩乐。由于奥特曼角色多,需要的成品玩具质量要求不高,但需要成型快,数量巨大,因此很快的玩具厂商们推出了软胶玩具,一时间大卖特卖。日后我们熟悉的万代、眼镜厂以及怪兽乡、SAN等老牌公司都在其中。
但在销售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角与配角工艺制作成本没有太大区别,但销售数量相去甚远,造成大量配角销售低迷,在这个情况下,日本厂商又想到了其他办法,重新涂装不受欢迎的角色,于是在这之后,大量改色重新换了新色彩搭配的配角形象出现,同样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此后,各大玩具厂商开始不定期推出不同角色的配色新品,已经不止局限于奥特曼,而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故事和名字,这就是之后对民间重涂角色的影响。由玩具生产商给出空白软胶玩具,组织民间进行涂装比赛,优胜作品官方会进行量产。虽然这一举措最后由于石油危机和日本经济危机突然受到了冲击,但当时参与到创作中的很多人在长大后又一次将软胶玩具文化在日本流行推广开来。这也是很多艺术领域人群参与到潮流玩具设计的源头之一。
与此同时也是潮流品牌如火如荼的年代,很多潮流品牌愿意以玩具或者周边商品的形式将自己的品牌设计融入其中,而软胶玩具是非常好的载体。于是这种潮流已经不只是局限于日本,进而发展到整个亚洲喜欢潮流文化的地区,尤其是香港台湾等地区。
同时的欧美也在发展自己的潮流玩具,他们称之为艺术玩具或者设计师玩具,基本的心路历程和潮流品牌的起源如出一辙,然后设计师艺术家们也如痴如醉的在一些玩具载体上进行再次的创作,而且这些创作多以美式兵人或者可动人型为主。最明显的特点也是以小众为主。
进入到21世纪,网络的发达,让很多国家的设计师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于是最初的最著名的潮流玩具造型Bearbrick诞生了,最初他们邀请了全世界有名的设计师参与设计,吸引了大批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对这个小小的积木熊造型进行再设计涂装。由此开创了全球潮流玩具时代的开端。
三、潮流玩具的文化内核需求
前面讲了这么多关于潮流玩具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它出现的最初是因为人们寻求不同,寻找自我的一个出口,它是设计师们将自己的创意实体化的产品,事实上,绝大多数收藏玩具,尤其是潮流玩具的玩家,其实都只是单纯的喜欢玩具和收藏罢了,但有一些人看待它们的眼光却如同看后现代美术作品一样。
之所以潮流玩具有炒作和收藏的价值,和潮玩本身的属性有很大的关系。品牌方面,潮流玩具体现出在艺术收藏方面的价值和现代艺术品一样,一方面是肯定设计师和团队,另一方面购买者也是看好他们未来的发展,而产量方面自然就是指玩具的数量了,许多独立玩具设计师和品牌体量很小,这让他们的产品自然的变成了“限量品”。
上面所说的这些,我们也不难看出,所谓的收藏品市场,不只是存在于潮流玩具的市场里,在每个艺术市场,以及收藏者觉得具有收藏价值的门类,都有同类事件发生。由于潮流玩具设计师以及其背后的商业利益,个人追求等诸多因素的总和,最后变成了我们看到的潮流玩具的今天,它可以是软胶玩具,可以是盲盒,可以说艺术家创作玩具,也可以是大众审美需要的潮流合作造型等等。它的存在,开拓了很多收藏者的视野,也提高了全民的品味和审美,让更多人认识到了玩具的价值,至于潮玩之路日后会如何,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