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9-01-13欧阳华军
欧阳华军
(新疆一师十三幸福团中学,新疆 阿拉尔 843302)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也只是强行灌输知识。导致长期处在被动学习状态,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且容易根据老师的思想形成思维定势的缺点。并且,初中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时期,叛逆心理严重,所以,初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尤其在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加快现代教育的发展进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能促进青春期孩子们的心里发展。本文通过结合实际的案例,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行探讨。
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意义
随着人教版初中课程改革的发展,教育大纲强调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放在第一位。应该以数学的学习为基础,贯穿其中,引导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日常行为习惯的体现,它能反应学生的思维逻辑方式等,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
(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简单,不仅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还能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初中数学正是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以后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可以更快适应高中的学习,还能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高素质教育的当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教育大纲对于教师们提出的新要求,良好的数学学习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二)有利于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养成
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强调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向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二、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有许多种方法,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本文就主要从课前、课上、课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一节课的时间是四十五分钟是具有科学依据的,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只会在前二十多分钟,如果老师上课一开始就讲新知识,而学生就会听不明白,从而导致后面一半的时间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就变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节约老师课上的大部分时间,从而能更好的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就可以让学生提前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预习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而能够自己弄懂大部分知识,在上课的时候就能更快跟上老师的节奏,另外,学生可以只听自己不会的地方,其余时间多根据老师的讲解学习不会的地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认真请讲的习惯
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课上注意力集中的前半段时间,给学生们讲解新的知识,剩下的时间,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集中了,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新的知识做练习题。只有上课认真听讲才能老师所讲知识得到大部分掌握,另一方面,只有掌握了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去完成练习题,增加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养成学生认真听讲的知识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讲解“负数”的时候,只有一开始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此部分知识。教师应该通过小故事的形式引出负数的概念,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注意点,才能使学生认真听讲,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而非,一开始就讲解负数的概念,使同学们一头雾水。
(三)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的习惯
“温故而知新”是中华教育的几千年的传承,经过几千年的检验,温故而知新是学习的真理,在现在教育下,需要记忆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是达不到学习效果的,只有温故而知新才能更好的学习某一知识,尤其对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的总结,也是对知识的巩固,对知识理解的强化。
例如,在讲解“方程的解法”的时候,有许多方程公式需要记忆,这就需要学生系统的复习,才能更好的记住知识。老师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课后整理公式在作业本上,并规定第二天上课之前上交,老师对于学生们上交的公式进行评阅,得到一个具有相对统一的作业答案,然后返给同学们,上课再带领同学们统一系统的学习,使学生们更加系统的学习此部分知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青春期特点,制定适合每位同学的教学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培养学习习惯。促进传统教育方式向素质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