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需要仪式感
2019-01-13陈幸幸
陈幸幸
(浙江省慈溪市碧海学校,浙江 慈溪 315300)
法国童话《小王子》有这么一段。小王子驯养狐狸后,第二天又去看它。“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狐狸说。小王子问:“为什么?”“比如,你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就发现了幸福的价值……所以应当有一定仪式。”“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狐狸说。 我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也需要这种仪式的幸福感。
想到陈寅恪先生每次上课,都是先在黑板上写好要讲的重点,然后坐到椅子上,闭着眼睛等待着上课。他也听学生朗读课文,哪怕读错了一个字,都必须停下来重读,再小的脱漏也逃不过他的耳朵,那些文章典籍就像长在他心里一样。某天陈先生突然眼前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了。这时候,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叫女儿赶紧通知学生今天的课不能上了。失明之后,他仍坚持上课,不过,教室改在家里的大阳台上。课前,陈先生坐在书桌前,安静地等待着。上课的时间到了,助手黄萱摇了摇铃,陈先生立即起身,离开书桌,换好长衫,拄着拐杖走到阳台,摸索着坐到黑板前的藤椅上,开始上课。过去,讲到激动处,陈先生便会闭目良久。失明之后,他总是睁大眼睛,望着前方……是的,上课是一种仪式,我们的语文课更应该讲究仪式。
一、语文教学朗读中体现仪式感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因为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想着把朗读变成一种仪式,让孩子们体会到朗读的美感。
我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每周两次的早读课读我指定的经典诗文。早读每个学校都有,其他学校不是每个早读都读诗文。在我看来中国几千年文化遗传下来的诗词歌赋,那都是无穷的宝藏。早读内容有时候是课内的,有时候是课外的。不仅把课内文言的朗读背诵问题解决了,对文言的主题思想有一定的感悟。课外文言的补充朗诵,增加了学生对文言的熟悉度,也加强了学生自身文化的修养。第二件是每节语文课上课,首先读当天所授的课文。无论是这节课是本课的第几课时,我都会要求全篇朗读。有时候文章很长,可能读完半节课时间就过了。我也不在乎。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非常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 反复精详”、“ 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同时,我定期开展朗诵小舞台活动,让孩子上台拿着话筒,我和其他学生坐在下面当观众静静地聆听。每次学校有朗读比赛,我的学生都会踊跃参加,穿上演绎服装,展示自我的风采。
二、语文教学书写中体现仪式感
俗话说:“字如其人,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掌握写好汉字的规律和技巧,有利于恰当地指导学生。教师写好字,有利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写字示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我们学生当中,有些学生因为写字不专心,有时也会撕掉让他重写,就这样循环,旧的作业写完,新的又来了,长期下去,学生还哪有心情去读书,画画,参加课外活动。其次,现在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题量大,每张试卷都要扣分的。考试中,写字的好坏,直接影响考生的命运,几分的差距,就可能让我们与好学校失之交臂。
翻开学生作业本,有的笔走龙蛇、龙飞凤舞,似秋风乍起,吹乱一地稻草;有的或大或小、参差不齐,如丘陵起伏、重山叠嶂;有的胡涂乱抹、错字连篇,像黑云翻墨,书写极不规范。七年级这一年,我会特意每周固定一节课学写字,期末会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出!展出一些进步比较大的对比字体,以及一些写得特别好看的字体。在指导学生把汉字写好、写美的过程中,通过认识字形使学生发现和认识美,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孩子用自己的手把字写好写美,比单纯欣赏别人的好字所受到的审美教育要大上好多倍。
三、语文教学阅读名著中体现仪式感
文艺评论家梁文道说过:“如果一个人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人性里面的阴暗、邪恶,知道自己控制不了那种欲望、那种动力,你就会明白人生很不简单、很复杂,世界很可怕、有很多意外、很多我们不能控制的东西。然后你有可能变成性格比较平和的人,至少你不会再犯傻。所以阅读是一种精神操练,阅读能够改变我们自己,读书不是让人变坏,而是让我们对人性有一个纵深的理解。”文学名著与经典是公认的最好的文学作品,它们是经过历史沉淀岁月淘洗出来的精华,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琢磨与探究,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对于人性的思考,寻觅灵魂的歌唱,收获心灵的栖居。
初中有三年,名著阅读我坚持三年。每天要求学生回家至少看半小时书,每天的回家作业都要写一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要求我基本也不限定,但我每天会把写得好的同学分发给同学们看。每周会安排一节作业整理课让大家拿着书静静地阅读。学生看书,我也看书,我们大家就是一起看书。一个月看不出效果,两个月可能也看不出效果,但几年肯定会有效果。读书次数多了,每到那周的整理课时间,同学们会提前准备,上课铃响起我来到教室就是一片安静。我就轻轻走进教室,拿起出看着。蒋勋说:“如果一个人从小接触的就是粗糙的东西,那么他也许就不太能学会对精细的审美。”所以阅读仪式中要强调的,不仅仅是文字的意义,还有文字之美的意义。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经典名著的阅读也是需要这样的领悟和缘分的。当有了一定的契机和内涵之后,邂逅心仪的经典名著,仿若水光潋滟双眸,清水涤荡灵魂,而个中的意义与价值自然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