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成绩的提高途径探究
2019-01-13黄见英
黄见英
(重庆市开州区临江中学,重庆 405400)
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将是今后高考的重要内容,从文本阅读题中考查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文章鉴赏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度增加课外阅读量,了解古代传统文化常识,在作文写作要求中重视语言运用的能力,在平日教学中,教师应着重从这几方面进行创新教学,开拓自己的教学思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一、创设情境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活跃度。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创设情境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讨论一下眼中的秋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再调动学生已学习过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说一说关于四季的诗句,使学生尽快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中去学习,再用动画和声音的表现形式向学生展示北京秋天的景色, 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的意境,教师再结合作者的背景和思想,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情境导学,让学生准确的把握作者的丰富情感,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成绩的提高打下基础。又如,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教师应充当导演的角色,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在讲到文中有趣的动作和语言时,让学生通过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展示出来,并说出对角色的理解,既让学生准确的理解了文中的中心思想,又能更多地学习到知识,激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重视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高考中对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涉及的越来越多,不仅体现在语文学科,其他科目如果阅读能力差的话,连试卷设置的问题也将看不懂,不会阅读连高考都应付不来。阅读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首先要引导学生适度增加阅读量,因为仅仅学习课文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由于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每天的课余时间都是有限的,学生的阅读时间非常少,教师要传授学生更多快速有效阅读的方法,以更好地了解课外知识。语文作文主要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如今很多高学生都是词不达意,句子和句子之间缺少逻辑关联,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在学习《登高》时,先听一遍课文录音,再讲解文中难读的字,让学生在正确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再讲解语速、语调等注意问题,尽量做到标准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言功底和阅读热情,使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借助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阅读可以发现语文的魅力,感受语言艺术和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抒发感情,创作更优秀的作品。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学生单凭读文章可能感受不到文中人物的具体形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中的相关片段,让学生通过视频语言和画面,感受和了解人物特征。观看后,可以让学生先通读文章,再讨论王熙凤的性格是什么样的,通过哪些方面观察她的性格的,使学生在经典的艺术作品中培养审能力。
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学科的具体教学基础就是通过语言表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时代接轨,帮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掌握更多文化知识。例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传》时,让学生先了解文章的出处背景,教师要始终作为文化讲解者的身份,把课文中所展现的文化思想传达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谈谈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有的说,喜欢廉颇,欣赏他的知错就改,有的学生说欣赏廉颇的胆量和勇气等等,通过学习课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用课文讲述传统文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延伸,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知识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品格,才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
总结:高中语文教学中,在课堂上构建核心素养的教学非常有必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的梳理和整合语言,能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写作,在阅读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课堂上重视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的传播,为提高高中生的语文成绩,不断探索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