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
2019-01-13齐晓芳
齐晓芳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镇西沟门乡小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想要让学生爱上语文,教师便要解决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对其教育指导为其进行逐一的解决。从宏观角度来讲,教师可以从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从等方面展开综合性探究,以此让学生领悟到语文知识探究与课程体验所突出的魅力,激发其学习探究的热情与信心,进而让其逐步适应语文学习,爱上语文学习。
一、营造良好语文教学氛围,共同创造和谐教学课堂
小学语文课程效果不佳的原因有一部分在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与态度。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系统化知识学习的初始阶段,而语文学科又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综合性的学科,那么学生学习语文时便会因其难度产生畏惧心理,长期保有这种心理和状态,便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进而导致其态度的消极,影响其学习效果。让学生爱上语文,教师便首先要克服学生的心理难关,摆正其语文学习的态度,建立其语文学习的信心,以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能够真正意义上的爱上语文学习。具体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创建民主的教学课堂,基于因材施教的教学战略,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实行分层教学探究,将班级整体学生分成不同的能力等级,并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以此在每个等级学生的实际能力基础上对其进行教学培养与锻炼。以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教师给予自己的关心,那么他们便会将此转化成学习的原动力,有了教师的帮助,更有助于学生爱上语文学习。此外,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评价阶段,积极认可学生的探究成果,给予其努力学习的肯定,并对其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耐心的指正,逐渐摆正学生浮躁的学习行为,以这样的德育教学方式培养其良好的学科学习态度,让其真正爱上语文。
二、转变课堂固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
上述内容主要谈论了如何从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层面让其真正爱上语文学习,接下来便可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层面展开探究,分析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语文学习的热情与欲望。据此,教师需打破固有的被动化教学模式,将课程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在此过程中注重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转变学生因语文知识的复杂而产生的畏惧心理,引导其逐步突破难关,渐渐爱上语文学习。
基于这种思想,教师可转变固有的课堂理论性讲解模式,积极应用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展开教学探究。以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视线脱离于单一且枯燥的课本教材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中的多元资源展现来强化对知识的认知,收获更为直观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三年级教材《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课时,为了避免学生因为教材的大量枯燥性文字内容而产生的消极学习心理,教师便可提前为学生制作有关本课内容生动且精彩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在从学习中以阅读与浏览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认知与了解。例如可展现多元图片或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特性。此种方式除了能够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知外,还有助于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其通过对山河景象的直观浏览激发内心共情。教师长此以往用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逐步体会到语文探究的魅力,逐渐爱上语文课程学习。
三、积极创设教学课堂活动,注重学生趣味性课程体验
教师想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课程学习,还需要为其创设互动性的教学氛围,设置一系列有利于其语文能力提升有课程活动让其进行深度的体验,有助于让学生在趣味性的体验过程中爱上语文学习,深切领悟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教师可以开展的课堂活动和包括游戏活动、情境剧表演、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以及动手操作活动等多元内容。下面主要从情境剧表演活动的开展入手探究,以三年级教材《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作为教学案例。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切领悟其中所体现出的主旨思想,可让其进行情境剧活动的表演。在前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境剧的准备,包括角色的分配、台词的创编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剧情设定。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导,以此种方式让学生进行分角色的表演,并指导其展现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动作以及行为表现。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个人物的性格与特点,了解其事态发展过程中的内心思想变化,对每个角色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反思,以此深刻领悟文本内容所突出的教学主旨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为学生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强化其课程学习效果,还能让其在课程内容的深度体验中了解语文学习的魅力,建立其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总结
总的来说,教师想要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学习,便要从其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等多元角度展开综合性的教学途径探索,同时加强对其教育指导,有助于推动其素质能力水平的全面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