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1-13叶强宋军华
叶强 宋军华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作为新兴的产业,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日趋成熟与稳定。根据国家网信办的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在该形势下,电子商务人才显得愈加紧缺,尤其是对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根据IDG的预测,到2026年底,我国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量将会上升至两百万人。然而,国内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并不理想,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就业,无法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以及教材落后等问题,都限制了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的发展,影响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综合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的整合了企业和高校的资源,使学生提前感受工作环境,与企业实现直接联系,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企业参与人才的培养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解决了高校学生的就业难题,同时为企业节省了员工培训成本,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的环境,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分析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法学、经济学、决策科学等学科,既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复杂的实践操作过程。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对社会的经济和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已经完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再次印证了互联网的巨大能量。
高职院校的学生渴望被肯定却因为应试教育阶段成绩欠佳或其他社会因素经常被否定,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技术,尽早的进入社会。这些现实的情况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一些特殊性,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不充分,对于传统的例如机械、维修、挖掘等工作嫌苦嫌累,但他们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大部分学生喜欢网购,对电子商务相关的知识感兴趣。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电子商务学科特点,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必须重视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以及配套的实习场地和设备。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做到书本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师资力量做到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形式,学习地点要校内实习场和企业实习相结合。职业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尤其注重电子商务这样全速发展的高科技产业,人才需要量逐年增加,更是需要学生快速满足社会岗位需求,具备快速匹配市场需要的能力,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成为了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模糊且课程设置滞后
高校课程设置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与企业脱节严重,课程设置实用性不大。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培养电子商务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要。一些课程设置偏离实际需要,部分课程知识比较落后,占用学生大量宝贵时间学习了根本用不到的知识。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同时导致企业缺少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 。
(二) 教师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相关能力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高校引进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难度较大,部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甚至由其他学科教师承担。专任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应聘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专任教师多数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近些年电子商务专业不断扩招,师生比例进一步下降,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问题更加突出。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紧缺,有的老师同时承担四五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们没有充足的时间提高自身的实践经验 。
(三) 学生的实践能力达不到企业的用人需求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高的专业,高校讲授的课程知识,例如电子商务网页制作、网络营销、网络支付与结算等课程均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仅仅靠课堂上老师进行知识传授,学生很难实际运用。然而,目前部分高校仍然停留在纯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部分学校虽然建立了电子商务实验室,但实验设备陈旧,实验课程不足,模拟软件与真实企业运用相差甚远,没能达到应有效果。学生在学校时没能得到系统的实践学习,毕业后不能快速适应企业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
(一)共同打造优秀师资
通过实施师资合作,可以利用企业资源弥补学校在师资力量上的不足。主要 包括师资培训、兼职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开办讲座等。师资培训是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培训教师,使他们了解最新的电商行业动态,掌握最实用的电子商务技术。兼职教师是指学校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电商专家进入学校、走上讲台给学生讲课。实践指导教师是企业给实训实习的学生安排的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企业员工。通过专业教师积极进入企业挂职实践,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同时,学校聘任企业经验丰富的电商专家担任专业的兼职教师,讲授专业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如市场营销、网上贸易、电子商务等课程。
(二)共同设置优质课程
电子商务专业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企业对电商人才的需求多类型、多层次 ,仅具有技术的人,或仅懂商务的人才已经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需求。因此,学校要让企业以适当的方式参与电子商务专业程设置,比如学校和企业精英、行业专家共同商讨课程设计,参与制定、调整课程内容及授课方案。可以建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专家组,聘请电商行业专家加入,共同参与制定电子商务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培养计划,共同促进教学与课程改革,推动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
(三)共同建设实践平台
实训实习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丰富实践经验,弥补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和学校合作的重要模式。学校应当积极与相关电商企业共同建设实践平台,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训以及对口顶岗实习,可以完成硬件安装与维护实践、网站维护实践、网络销售实践、营销管理实践,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共同开展招生就业
招生就业被称为订单式培养,学校为有关企业或用人单位定向培养人才,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同时为企业提供合乎需求的人才,减少培训成本。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高等院校应不断完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培养出专业能力强、实践水平高的全面发展的电子商务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电商人才的需求,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优秀人才保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企业有机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能为企业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应顺应时代潮流,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电子商务人才全面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