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析
2019-01-13滕苗苗
滕苗苗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寺庄乡郭村中心小学,河北 保定 072450)
用生本的教育理念进行语文教学,使得学生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使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极大的学习热情,学生不会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苦差事,会使学习语文是件快乐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它使学生养成热爱的良好习惯,在阅读中学习做人,学习处事,这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受益终生的。
一、“生本理念”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生本”理念是新课改后教育体系下的必经之路小学语文在小学教育大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作为必修的主科之一,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还是考学都有一定的重要性,是提高基础文化知识的学科,是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大大的促进了小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小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全面教育改革全面加速,新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生本”是我国全面推行的最新的教学理念,“生本”理念替代了传统守旧的教学效率比较低的教学方法,新教学理念的实施全面提升了教学进程,提高了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二)“生本”理念增加合作意识和自主交流
在教学课堂中,学生作为主体地位,增强了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互相合作学习,但也有许多老师仍然停留在对“生本”理念的浅层次上,没有给学生创建更多的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的课程,只是单一的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有关学习问题的交流与探讨。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交流、共同学习探讨的机会,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比赛、智力竞赛等,让学生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在相互合作探讨中,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分担,共同探讨,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快速提升,与此同时,也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单调、死板、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有利有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二、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一)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激发其兴趣潜能
“生本”理念的核心内容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从被动听、被动学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带着兴趣主动学习,从而更好地激发个人学习潜能。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的语文教师过于强调个人的课堂权威,对知识传授过程的控制欲也比较强,学生成为“被控制”的对象,在语文课堂上丧失学习的主动权,甚至因此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还有的语文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潜力,认为小学生的自律意识和主动学习意识比较差,需要在教师的强制要求和约束下开展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的激发。对此,教师要相信学生,多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小学低年段的识字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让学生重复抄写生字和生词,但在机械抄写的过程中学生并未进行主动记忆和思考,导致学习效率低。为避免这种状况,教师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纠正和相互评价,针对自己的知识缺陷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在主动学习中实现高效率的学习。
(二)开展学习小组
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开展一些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小学语文的学习,教师们可以在开展教学之前就把学生分成一些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问题的思考好人讨论,一起进行探究式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贯彻了“生本”理念,学生在一个小组内学习,彼此之间是竞争和合作的关系,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来学习小学语文知识,而且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给学生灌输“生本”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才是课堂上的主体,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进行探索学习,也要让学生担负起课堂主人翁的责任,能够让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有活力,也可以促进整个课堂的动态生成。
(三)做好评价反馈
在新课程影响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感悟,但是教师要正确认识这种感悟方式,不是让他们体会教师内心所想,而是结合语文知识点产生自身体悟,丰富语文知识探究方式,一步步提高对语文的认知。因此,评价反馈变得十分重要,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感悟内容及时给出评价内容,保证他们的体悟方向处于正轨,而不是无病呻吟,没有真正投入精力在相关内容的分析上。评价反馈的有效使用体现了小学语文生本教育理念,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评价反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每个阶段起到的作用不同,师生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能给出具有指向性的评价内容,决定了学生下阶段探究方向;生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的主体都是学生本身,能弥补语文综合能力上的细小缺陷,这是日常教学中会被忽视的部分,有效满足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续期,将生本理念效果在评价中进一步展示。
三、结语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具有创造力的生命体,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主要构成和生成者,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合作能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为课堂生成制造空间,从而搭建一个个展示个性的舞台,因此,动态生成得以表现和达成的最基本的途径便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才能真正活跃到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有了这样的动态生成,还何愁我们的课堂“死气沉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