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开展策略研究
2019-01-13马荣莉
马荣莉
(库车县第四幼儿园,新疆 库车 842000)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有效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角色游戏作为学前儿童典型游戏的形式之一,对儿童的发展来说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尽管当前角色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肯定,但专门针对角色游戏指导的一些理论和研究还不算多,因此,探讨角色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开展策略非常必要,以丰富、充实我国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的理论。
一、现阶段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的现状
现阶段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状况不尽相同,有的幼儿园每周都有不少于20分钟的角色游戏活动,幼儿能够完全自主、自由的进行;当然也有一些幼儿园的角色区纯粹是摆设,只有在评估、有人参观或领导检查的时候才会开放。对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园来讲,教育目标的实现完全依靠生活和游戏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角色游戏开展的实况不仅与教师的素养和专业技能有关,更与班级幼儿人数多、班额大有关。教师能在课堂上留给幼儿游戏的时间并不长,这样就不能发挥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虽然管理者和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能够做到对角色游戏的重视,但在实际实施开展的过程中却会因各种各样的状况而显得力不从心。要使角色游戏真正充分发挥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就需迫切地对其进行实践性研究,促使教师在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及游戏观的指引下开展幼儿园角色游戏。
二、当前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指导缺少观察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的指导缺少观察,通常以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幼儿的需求介入到幼儿的游戏中,打乱了幼儿的游戏进程。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存在着教师不加以观察、盲目进行指导的现象,这就说明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时缺少观察。
2.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或放任不管
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呈现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体、教学活动为主导的现状,教师成为了幼儿学习和各种活动的主宰者,幼儿只能被动的接受按部就班的参与,在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几乎被遮盖。另一方面,在游戏中教师完全让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把游戏主导权完全给与幼儿,放任不管。这样就导致了角色游戏下其“游戏性”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无法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价值。
3.角色游戏活动主题单一
在对角色区进行环境创设和场景布置的时候,因游戏玩具陈旧或材料种类单一,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教师也会失去对环境创设的兴趣,这其中也有教师缺乏对现有材料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因素的影响。所以幼儿缺乏有新意的、创新的玩具材料去进行环境创设及开展角色游戏,教师不能为改变材料单一陈旧问题提供建设性的建议或行动,造成班级角色游戏活动主题单一不变。
三、角色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开展策略
1.善于观察和指导,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观察是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发起指导行为的前提,在角色游戏中指导时机不恰当就会影响指导效果,阻碍游戏的进程。要想提高指导效果,首先教师要做到耐心观察游戏中的每一位幼儿的一举一动,而不是以“巡视者”“监督者”的身份出现,教师在观察时最好不让幼儿察觉,处于游戏之外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获得有用的信息,为自己的游戏指导提供支持。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举动,了解游戏的进程,及时发现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幼儿操作游戏材料不当、游戏有困难需要帮助、游戏中有冲突的情况下教师应及时的给予指导。教师只有在细致、全面的观察下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游戏特点,找到适合不同幼儿的指导方式从而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2.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只有教师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以幼儿为主体进行指导时,指导效果更佳。因此,教师不妨以一种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指导,首先教师做到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幼儿;其次教师基于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判断幼儿是否需要帮助,教师适时的进行指导,幼儿的游戏效果会显著提高。教师不管是在角色游戏还是一日生活中,都应该以幼儿的需求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应该是主人,整个游戏的节奏是由幼儿控制,由幼儿决定游戏的内容与发展,教师只是辅助的作用,帮助幼儿解决当前的困难。教师不能在游戏中喧宾夺主,应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在游戏指导中发散幼儿的思维,尊重其游戏主人的身份并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3.注重环境创设,丰富游戏主题和游戏情境
在对角色游戏空间环境的创设上,让幼儿在活动区域中可以变换小组和个人的方式对空间里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教师和幼儿的作品都可以在校园里的特意留出来的墙壁上进行展示,这样可以为促进幼儿进行与同伴交流合作方面提供了条件和便利。另外,教师在游戏中投放材料应注意不能一次性的全部投放,要注意逐步投放,随着游戏的进展程度教师应当随之优化材料结构,保持幼儿对游戏的参与兴趣。还可以通过生活实际经验进行想象,充分调动幼儿的创造性游戏主题,避免主题中角色的预先,给幼儿以选择协商的机会,让幼儿成为角色游戏剧本的导演者和游戏者双重身份的主体。比如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缺乏,角色游戏主题可以以家庭为主。教师可以以家庭这一生活场景为背景,在“娃娃家”这一主题的基础上去拓展相关生活场景作为游戏主题,供小班幼儿选择。如“娃娃过生日”、“娃娃家野炊”等。中、大班的幼儿相关生活经验较小班广泛,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相关生活经验的丰富来逐步拓展适宜的主题供幼儿选择,让幼儿在非单一的、可挑选的游戏主题中实现多种角色的体验。如“小吃店”、“医院”、“邮局”、“花店”等各类主题。
总之,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形式之一的角色游戏,可以促使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