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创设教学情境之我见

2019-01-13王海明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实验

王海明

(河北省威县教育局教研室,河北 威县 054700)

所谓教学情境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的情感氛围。“境”是教学环境,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又包括学校的各种软件设施,如教室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卫生、绿化及教师的技能技巧和责任心等。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中,对情境做过这样的描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1]教学情境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新课程改革的追求之一。

一、讲述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知识是枯燥的,学习知识的过程是痛苦的,生物学教学亦不例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创设一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入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选美得冠的美国小姐向一位取得当年诺贝尔奖金的相貌不好的科学家求婚,她在信中写到,我们两人结合,可谓是天衣无缝,生的孩子会像我这样漂亮,像你那样聪明。可这位科学家在给她的拒婚信中写到:如果我们结合,生的孩子会像我一样丑陋,也会像你那样愚笨,故不宜结合。故事才讲完,学生便兴奋起来,我乘势提出问题:他俩说的有道理吗?从而引导学生从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引入而展开的教学,一开始就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效果毫无疑问比直接进入主题的要好得多。

故事法适用于比较抽象、枯燥的知识,这种创设情境方法的应用可以让死气沉沉的课堂活起来,能够非常迅速地吸引学生的眼球,但在运用的时候要求教师所选取的故事要恰当,不要让学生有过于发散性的思维或让学生产生误解,运用不得当可能会产生反效果,不利于组织教学的继续进行。

二、通过课堂提问,进行“情境创设”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能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课堂互动过程当中的有效措施。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基于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问题设置,将有助于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对于生物现象、生物问题的探索和求知。

例如在学习《基因的遗传和变异》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笔者会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婚姻法》规定近亲不允许结婚?”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展开五花八门的回答与联想,课堂尚未进入正题,已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当有学生的答案已经接近或者出现有关“遗传”“下一代”之类的字样时,笔者趁机切入本堂课的主题,即基因遗传问题。然后告诉学生,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奇怪”的现象,本质上都是与“基因”有关的,比如父母都是双眼皮,但是生下的孩子却是单眼皮;知道父母的血型,就可以推测出孩子的血型有哪几种可能性。基于这两个案例,然后再次向学生提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见过类似的现象,或者疑惑过同样的问题?”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不断燃起其对于新知识的好奇,使其大脑始终处于思维运转的过程中,跟着教师一起,进入整堂课学习的各个阶段。

三、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冲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确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教师先讲了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个人拿着点燃的蜡烛到地窖内去取红薯,不料刚到窖底,蜡烛就熄灭了,重试了几次结果都一样。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地窖内没有风,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地窖内缺少氧气。”“地窖内二氧化碳太多。”教师追问:“地窖内的氧气哪里去了?”“被红薯吸收了。”“二氧化碳又是从哪里来的?”“红薯释放出来的。”“红薯为什么会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呢?”通过上述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同学们产生了迫切知道真相的心理,于是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四、创设实验情景,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其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更应当重视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凡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创设实验的情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不能做的实验,也要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气氛,理解实验,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模仿实验,尝试操作。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做实验时,注意力往往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品上,不注意听讲和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所以,老师应创设模仿实验情景。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若发现带共性的问题,要让全班停下来,统一纠正后再继续实验,最后总结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这样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不是为了情境教学而情境,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创设,遵循创设情境的一定原则,使教学情境真正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做个怪怪长实验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