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亲”数学
2019-01-13谢小花
谢小花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第七小学,江西 上饶 334100)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是以老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容易让学生进入“死读书”胡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作为我国现代社会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同时也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和理念,改造现有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细节,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空间,进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高效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自主探究空间的重要性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教师扮演的是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而学生扮演的是知识接受者的身份。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上一直以教师为主,不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容易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认为凡是教师都会解答,进而严重阻碍小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提出,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越来越看重。自主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自主探究空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究知识,并在学习、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素养和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创设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亲”数学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小学生年龄小,其获取知识的第一源地就是生活。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许多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缩影,可以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要想让学生“亲”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1]。如,在“加减法”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中的购物情境。购物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购物过程中的找零、货物计算等都涉及到加减法知识,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高效教学。
(二)探究式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获得知识,教师就必须重视起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探究式教学符合了新课程改革需要,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条件,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探究情境,从而让学生主动去学习[2]。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课时,教师以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为例,先讲述长方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讲解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后让学生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可以调动其学习热情,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三)小组合作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学习的,课堂上不能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这种学习模式所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小组合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如,在“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消化知识。小组成员属于同龄人,开展小组合作,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开展思维,发展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四)科学设计练习题
数学的应用性非常强,仅仅依靠理论知识讲解远远不够,还需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学生消化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去做习题[4]。如,在教习“比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任务:测出操场上柳树的高度;将操场按照一定的比例画在纸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问题,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要科学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放学回家后做一些趣味性的习题,进而帮助学生高效消化所学知识。
(五)巧用多媒体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所呈现出来的知识直观、形象,且具有动态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来创设自主探究空间。如,在“图形的运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微视频,结合视频内容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三、结语
综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开展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从而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实现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