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生守则习惯的微型主题班会实践研究

2019-01-13王立娜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班会课班会教研

王立娜

(抚顺市恒德学校,辽宁 抚顺 113000)

一、以主题班会谱写高中生守则习惯培养新篇章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养成教育内容之一。在高中阶段,能带给学生终生学习、幸福生活的最重要内容不是知识、技能,而是兴趣、习惯与方法。随着实践的不断延伸,主题班会不仅能有效进行学生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培养、生活指导等方面的教育,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也有着独到的优势。第一,目标性强,有的放矢,解决问题更集中。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素质的发展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多是在外力影响下进行,做事的自我意识不强,学习中存在做事不专注等诸多的学习习惯问题在不同孩子身上存在,存在于生活中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学习品质问题得不到关注。我们的主题班会课会把这些问题作为主题进行集中探讨,就一个学习习惯行为进行讨论或强化训练,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正确认知,从而获得培养好习惯的做法。这样,我们借助主题班会,对学习习惯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解决。当然,还会有后期的多次活动进行巩固。第二,参与性强,亲身体验,经历过程。主题班会的主题来源于学生,学生有亲身感受。我们会在班会前让他们自己筛选问题,确立主题;在活动中,以学生的体验为主要教育形式;活动后,有他们自己的团队互助小组。在整个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感到是自己在解决自己的事,是自己在对自己进行教育。正是主题班会的自主教育、互助提高的功能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真正的教育。

二、抓住“学习好习惯”培养着力点,开展好主题班会活动

(一)班会前准备

在一节高效班会课背后是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都担任着重要角色。班会主题的选择主要由教师完成。

1.班会主题的确定。班会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等问题,对学生成长影响深远的典型的问题会逐渐转化为班会主题。在确立“让学生学习习惯在主题班会中诞生”这一德育目标时,教师用心观察学生在行为、思想动态方面的表现,并与家长沟通,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习惯中存在的问题。本着有效解决问题的思想,不同年级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集体教研,结合学生年段特点筛选出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选定课题进行研究,共同确立展评班会的主题。为准确确立学习习惯主题班会展评主题,我们曾通过学校的“我的素质教育观论坛”进行过多次交流研讨,在“培养良好习惯,为学生成长奠基”为大主题背景下分别围绕“听课习惯、读书习惯、合作习惯、晨诵习惯、作业习惯、阅读习惯及笔记记录习惯”等多方面的养成教育进行沙龙,寻求有效教育手段。通过交流,大家进一步体会到学生习惯培养任务的艰巨,并总结了几点有效经验:一是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学科特点及习惯培养发展规律是习惯培养的前提。二是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科学的教育方法做支撑。三是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可以拓展习惯培养渠道。四是家庭与学校的合力培养更有成效。五是评价是习惯培养效果得到巩固与发展的保障。

2.班会方案的制定。老师在对习惯培养问题有了的全面认知基础上,要力图通过班会将集体探讨的教育方法转化为学生的良好行为。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努力把学习习惯培养的问题具体化、精细化,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转化为学生自主参与的、自我教育的养成过程。老师确立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同时与班委共同调查记录学生在生活中的真实表现,搜集资料,制定班会活动实施方案,分配任务,做好分工,谁主持、谁策划、谁汇总资料等。老师与学生一起精心设计班会活动,力求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使班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教育课堂。

(二)主题班会进行时

有了课前活动,学生对主题已有了初步理解,班会课主要是对已有资料、已有认知进行再交流、再研讨。这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最终达到的共识是碰撞后的更高层面的思想,教育是深刻的,是切入学生内心的。为促进学生之间比学习、比进步的意识,浓厚学习氛围,学校举行“养成良好习惯,争当学习标兵”主题班会评比观摩活动。一节主题班会活动的推进有基本的模式:认知新事物,学习新要求——领悟新要求,探讨具体做法——总结表决心,实际付行动,引导学生经历“知”“行”“感”“做”几大环节,使主题在活动中逐渐深化,从学生的思想认知到自觉行动,再到形成能力。主题班会的程序有的三部分,有的四部分,有一定的模式但不固定,有时是有变化的。班会形式是多样的,有的班级采用经典故事讲演、配乐诗朗诵等形式;有的班级讲名人故事,谈自身感悟,引发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再讨论”;有的班级用情景剧、歌曲表演等形式赞美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内心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有的班级在班会上举行与坏习惯告别的仪式,集体宣誓,振奋人心。主题班会活动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系列班会活动中应运而生。

(三)主题班会后

1.学生教育活动仍在继续。主题班会的教育活动具有前瞻后延性,教育成效更多的在课前,学生参与设计、准备的过程中已受到了教育,课上展示受教育的结果,明确意义,提升思想认识,知道正确行动的方法;课后还有再实践、再体验、再完善,提高自己思想认识,进而实现自我纠正、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2.教师教研活动仍在继续。课例式校本教研是我校的特色校本教研形式,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的课例研究中使用,还把主题班会纳入到校本教研内容中来,像研磨一节优质课一样,对一个主题的班会课进行多次教研。

猜你喜欢

班会课班会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