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变奏曲
2019-01-13吴正芝
□吴正芝
当下,人们已有丰富的物质条件来抚育培养自己的子女。如果说升学、择业等优胜劣汰的严酷现实是早期智力开发的原动力,那么“少而精”的感情与智力投资则提高了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期望值。其中,“六岁儿童的脑量已达到成脑量的90%”的研究结果,则无疑坚定了父母们对孩子早期智力开发的信心。于是,“第二课堂”空前火爆,琴棋书画等诸多领域挤满了幼小的身躯。
学习在儿童功夫看父母
“第二课堂”的竞争,与其说是孩子们在较量,不如说是父母们的角力。
中南某市青少年宫少儿书法班,一名陪读的母亲总是阵发性地对鬼画符的女儿大打出手,她的手臂干枯瘦弱,可挥动的拳似有千钧之力……
某业余乒乓球训练班在比赛时,一名儿童既不敢闯,又不敢创,连遭败绩。侍候在侧的父亲气贯丹田,对儿子连连“出招”,吓得儿子抱头鼠窜……
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成才,但很多家长似乎从未考虑过教子的方法与手段。于是,大多数家长们扮演着跨度颇大的两种角色:孩子学有长进时,父母是百依百顺的“奴仆”;孩子稍有懈怠时,父母就变成怒目圆睁的“阎罗”。
我单位同事的女儿聪明伶俐,在海外的外公赠她一把金钥匙,意在开启其智慧之门。在父母督促下,她先学小提琴,不能名列前茅,改学电子琴,仍不冒尖,又改学手风琴,还是成绩平平。女孩倒也听话,父母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可她的自信心因屡遭挫折几乎丧失殆尽。智慧之门对她来说太沉重了,现在她的脸上常常浮现出呆滞与惶惑之色,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几乎把她逼“疯”了。
教子方法的简单、粗暴,为孩子早期智力开发蒙上了阴影,也让其发展轨迹单调而无奈:从逗哄到责骂,从责骂到体罚,体罚无效后只好放任自流。与此相对应的,是家长素质不高,眼高手低,却偏要急功近利。
人人都希望子女将来比自己强。在这无私而善良的愿望驱使下,或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投资,或主观武断地进行过早的定向培养,加之方法失当,拔苗助长,“第二课堂”不可避免地遗落下几多悔恨、几多惆怅。
脱离初衷家长期望值与日俱增
大多数家长培养孩子特长爱好的初衷,客观地说还是合情合理的。某培训班声乐教师马老师说,不少家长是以培养子女良好的风度和高雅的气质为目的而来,希望子女通过这个小舞台认识社会“大舞台”。的确,不少家长当初并未奢想孩子能成名成家,比较普遍的想法是孩子掌握一技之长对将来升学、择业有利。但是,“投资”一旦开始,不少父母便在“惯性”的作用下欲罢不能,期望值亦与日俱增了。
学习钢琴与小提琴,三五年尚未入门也大有人在。而儿童每日练琴时间多在两小时以上,请人单独授课更是让练习“变本加厉”。某位家长为纠正女儿拉琴时的不规则动作,不惜将燃烧的烟头放在她习惯性偏离的位置,虽然坏习惯改掉了,却换来了女儿凄厉的叫喊,以及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
还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子女获得代表荣耀的考级、获奖证书,反复让子女练习一首或两首固定曲目。一个个音符倒是连缀得天衣无缝,可难度颇大的曲子却把孩子折腾得几近麻木,哪里还谈得上风度、气质?
“超前标准”摧残花朵
近年来,少儿书法班逐渐升温,成千上万的孩子被父母赶进了学书法的“第二课堂”。遗憾的是,白纸黑字实难引发好奇心和兴趣,不适时宜地灌输神韵、流派等理论知识,更是令孩子们云里雾里。
某少儿书法班的一名女生,生性好动,体质甚佳,邻居们戏称她为“未来的女子足球队员”。可她的父亲执意要以静制动,硬要她潜心学习书法,并在执笔、书写和坐姿等方面严格要求。这种“不是和尚偏要面壁”的结果可想而知。女儿不但屡遭老师呵斥,家长本人也在老师面前抬不起头。
有人曾对一个书法班做过调查,结果显示,80%的家长无可奈何地回答,孩子对学书法没有兴趣;10%的家长说,孩子仅能自觉完成作业而已;只有10%的家长称,孩子有兴趣。
相比之下,学习绘画的儿童有七色彩笔可供调遣,有可爱的动物、花卉做参照,学习的兴趣会高一些。可是,在高雅而矜持的老师管束下,不少儿童被单调的基本功练习搞得倒了胃口。很多老师都明白:画一百只“像样”的兔子,不如画一只有童趣的兔子。可是,面对挑剔的家长,他们只能放弃绘画中有趣、有吸引力的部分,故弄玄虚,故作高深,用反复练习束缚儿童的想象力,将原本快乐的画画变得索然无味。
比较幸运的或许是学习打乒乓球的孩子,因为前来学习的孩子大多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由于乒乓球竞技性强,败北的场面往往令一旁助战的父母坐立难安,忍不住对孩子面授机宜甚至拳脚相加。活泼、好奇和想象力本是儿童的天性,课余学习项目对儿童进行成人化的训练,为儿童制定“超前标准”,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还有可能适得其反。著名作家郑渊洁认为,(儿童)做事或学习过于精确、循规蹈矩,反而有些不正常。的确,对儿童来说,想象力应该比娴熟的技能更重要,因为技能有限,想象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