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
2019-01-1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中心小学校张敏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中心小学校 张敏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学生可以在课堂中改善自身的学习状态,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消化、吸收的过程,教师应不断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创建新型的教学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将学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广大教师应肩负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重任,为学生日后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小学学习过程中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
一、小学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在传统陈旧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在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都将提升小学生的成绩作为首要任务,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习惯培养意识不强,这就导致小学生的眼里只有学习,对其他品质的培养并不重视,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
其次,小学生由于年纪尚小,思维能力不是很强,逻辑分析能力也不如成年人,但是由于小学生性格活泼,非常喜欢对新鲜事物进行模仿,因此很容易被很多不良行为误导,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很容易造成同学之间相互模仿,从而影响整个班级和年级的学风建设。
二、小学生养成习惯培养的策略措施
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培养十分重要,目前在小学阶段,小学生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前文已经分析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最好办法就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效率和保证质量双管齐下,为学生日后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课堂作为小学生接受外界知识的最主要阵地,因此在课堂上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初阶段,由于小学生自制力差,意识不能够很好地集中到一个地方,往往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强制要求和管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认真听讲。教师应当对表现出色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听讲的热情。由于小学生得到教师的表扬后会有很强的获得感,因此教师的表扬对激发其他同学的听讲积极性也是十分有作用的。为了培养学生听讲的习惯,教师也应当做足准备,利用一些技术辅助手段,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知识的学习中。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代小学生思维活跃,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往往具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引导。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对学习相关内容进行积极思考。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带动学生积极思考,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教师应当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因人而异,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鼓励学生勇敢发言,发挥自身个性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提起很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展示自己。小学生大多性格内向,不会积极主动发言,但是教师就要让学生了解,课上发言是对自身想法的一种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动脑的能力,同时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教师应当尽量安排更多的同学发言,但同时在很多同学都要回答问题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尽量顾及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尽量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要与学生勤加沟通。同时,教师在同学发言之后,也应当对学生给予及时鼓励,比如及时夸赞、对言谈举止和行为模式的表扬,都能让学生获得极大的自信和热情;对于积极举手但是没有发言机会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适当鼓励,让学生不丧失回答问题的热情,与学生约定下次一定叫他回答。教师采用鼓励教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突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四)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素质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小学生的教养和涵养往往就在学习生活中得到体现。因此,教师应当加强这方面培养的关注,以小学生的各方面特点为基础,谨言慎行,以身作则,发挥良好的引导、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努力完善自己,展现一个尽量完美的形象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习。总之,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自身的示范带动作用影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日常行为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带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教师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对学生加以良好的引导,从学习和行为两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关心,推动学生的健康稳定发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多重因素协调作用的结果,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工作,还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社会双方相互协调,共同推动现代小学教育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