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课教学: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途径
——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例
2019-01-13赵玉龙
赵玉龙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是通过实践让学生主动的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他们的日常中,加深对知识掌握的有效途径,符合对我们目前提倡的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开展形式多元、开放性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按照课程的内容和要求,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人生、融入社会、升华思想。
所以,我们要在基于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反思上,在继续保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转变我们的教学模式,从以往只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向“理论+实践”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走进社会、深入社会、分析社会、服务社会,从而锻炼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确立正确的“三观”,并且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实践性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的好处
(一)有利于解决思政课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学生知行脱节的问题
长期以来,如何使学生把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当今现实联系起来,学会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一直是思政课教学的难点。实践课着重强调社会调查与实践性,不仅拉近学生与现实社会的距离,还能解决思政课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另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过体验和实践印证理论知识,加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学以致用,使之指导学习与生活。
(二)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多元化的实践性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掌握思政课的知识,使之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
我校在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改革,根据各个课程的不同的特点,有机地把书本上的内容与课外的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的目的。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他们专业的特点,教师对教学进行调整,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因此,笔者从实践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的运用的角度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与经验,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一点借鉴。
三、《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形势与政策》是思政教育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门课也是大学生知识架构中的必修课。之所以说形势与政策的实践课是非常重要,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学生学习另外四门课(原理课、概论课、基础课、纲要课)已经充分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基础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是怎么体现的,怎么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我们的日常,这就需要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来给学生进行充分的解读。但是,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非常紧密,如果说再在课堂上用“满堂灌”或者纯理论讲解的形式来授课的话,学生就会产生“厌学”这些负面情绪。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分析应该用什么样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综合性的分析问题,这也突出了形势与政策实践课教学的充分必要性。
那么,《形式与政策》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几个方面:首先,能够使学生认识并充分的掌握这门课的理论知识,了解并熟悉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其次,锻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在充分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
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只是停留在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层面,无法体现出学生主动把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也就没有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而实践教学运用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能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事性。有人曾经这么说过“事件只要记录下来就已经成为历史”,所以,只是简单的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有点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时下的热点话题,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新闻播报”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充分的论证了时事性这样一个观点。在课前给学生们提前布置作业,让他们自己搜集关于下节课内容的新闻,在讲授新课之前,以“学生一周新闻播报”的方式来提前“预热”课堂的话,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能达到一个非常好的课堂效果。
第二、参与性。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只是听老师讲,学生们不能很好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但是作用实践课的模式来授课的话,就能很好的避免这种现象,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可以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时政竞赛”通过时事知识问答、时事知识比拼的方式,促进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当今国内外时事内容,是一种知识面广、趣味性高、互动性强的实践教学活动。首先,能够激发学生关心时事的热情,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其次,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的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当前的形势发展做出一个科学的判断;最后,这种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促使学生发挥特长,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第三、促进学习。通过话题讨论的方式,引起学生对社会现象或话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分析“微信红包现象”。有的学生脱口而出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因为能够拿到钱;也可能有学生会反驳说,这不是一种“好的现象”,因为这种现象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陌生感。学生就会主动的参与到这种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就会有许多不同的意见,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把问题分析的更全面,比如在点评的时候,总结正反两种观点,教会学生要运用辩证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这就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因此,教师通过开展不同形式和主题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他们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锻炼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实践课教学活动也是非常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一种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