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的转变方案的相关探索

2019-01-13张宇

魅力中国 2019年15期
关键词:革新学习效果素质教育

张宇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东湖中学,江西 九江 332600)

初中数学作为教育学科中的一门重要基础性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计算能力,提升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职能。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教师的思维也需要不断转变,过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只有不断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与思维方式,以学生需求为本,以开放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才能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学以致用。

一、初中数学教学思维革新与转变的重要意义

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加深,对当前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固有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创新思维的发展,过往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革新的要求,因此,要转变教学方法,就要寻根溯源,从思维上改变原有教育理念的弊端,以新的知识和技能武装思想,革新方法,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

(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决定了教学思维转变的必然性

随着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不断推行,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受到不断冲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过往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收知识,教学工作只能围绕课本展开,很难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这样的教育模式,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内心的想法得不到重视和尊重。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就是考试成绩,这样的应试教育,培养的只是考试型的学生,却难以真正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全面人才[1]。

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发展,给教师的教学思路带来了全新的方向,思维的转变会带动教学目标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因此,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决定了当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转变思路,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变革教育方法,以科学的教育观念带动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学生对教育公平性、开放性的呼唤催生了教育思维的革新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数学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计算能力,开拓学生思维广度,提升智力水平。这样的教学目标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具备开放性。然而,过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却恰恰与之相反,因为数学教学的逻辑性强,互动性差,导致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往往只根据课本中的内容,将数学公式、计算方法等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只体会到了数学课程的严肃、乏味,兴趣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压力过大、学习主动性较差,难以实现理想的学习效果。

而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不再只是单纯的成绩主导,学生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内心的想法得到肯定,渴望在公平、开放、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应该被尊重和满足,因此,创新的思维模式是实现教育公平性、开放性的重要手段。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思维转变的创新方法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对象是人,所谓教书育人,向学生传授书本中的学科内容固然重要,然而尊重学生发展,培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才是教育最终的目标。数学是一门开拓思维的学科,需要的是学生主动的探索与应用,然而以往的教学模式,却洽洽压抑了学生探索的意愿和能力,学生只是被动参与,老师将课本中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将接收到的内容加以记忆,然后应用到考试当中。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失去了主动思考的能力,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思维的转变,应当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主导课堂的角色定位,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将学生作为主导,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将学习思路传授给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开放的眼光看待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意愿。

(二)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和引导者,教师能够带给学生什么样的学生体验,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理解和兴趣,教师的态度和思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而教学思维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思辨的精神,从自身出发,摆正自身在教育工作中的位置,转换身份和角色,将自己过往的教学主导地位转换为教育的引导者,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理解,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难点,鼓励学生表达自我意愿,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书育人。

数学的教学工作不应只在课堂上展开,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数学的身影。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将学生从书本束缚和陈旧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2]。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品质

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媒介的高速发展,学校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丰富,现代化的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多便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一些风趣幽默贴近生活的影像、动画、图片、互动游戏等手段丰富课程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枯燥、难以理解的课本知识,以全新的方式进行演绎,变得生动有趣,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在这样贴近生活,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中,学到了知识,增强了兴趣,发掘了数学的魅力,得到了学习效果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动力就是不断革新思维,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创新的思路武装自己,以现代化的手段革新教学模式,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以内在思维的不断转变促进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革新学习效果素质教育
六朝青瓷工艺的革新与影响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复旧运转
莲心宝宝有话说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